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斯里兰卡MIND主席, IPCC副主席。. 可持续发展. 4. Dominique Raynaud(多米尼克勤克·瑞纳德). 法国. 法国国家地球物理和环境中心科学家. 从冰芯看气候变化. 5. Michael Glantz(迈克 格兰茨).

  2. 2008年6月24日 · CISK机制:根据尺度相互作用得到的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目前认为是描述台风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这是通过边界层辐合或水汽向上输送的作用使得扰动增幅的理论:水汽凝结使得潜热释放,高空增暖和质量流出,地面气压下降,地面辐合增强,如此循环,很好 ...

  3. 2022年12月14日 ·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编制《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技术规范》,同时建立基于遥感的客观评价体系,实现主客观相结合的“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方式;制定印发《中国天然氧吧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评价工作逐渐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组建专家团队,吸纳气象、旅游、健康等领域资深专家,配套制定《中国天然氧吧专家库管理办法》,同时,每年对省级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各省逐渐建立“中国天然氧吧”评价人才队伍;研发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对创建满三年的地区使用品牌的效益进行系统定量评价,提出产业发展可行性建议,为后续品牌价值提升、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指导和行业示范。

  4. 8-15天预报,是集合多家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客观预报产品加工而成,未经预报员主观订正,反映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供公众参考,欲知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需随时关注短期天气预报和最新预报信息更新。

  5. 2024年3月22日 · 小. 分享到.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目前,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汇”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许多企业和公众也把碳汇作为碳中和的手段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碳汇,我国碳汇市场发展情况和前景究竟如何? 近日,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院长李怒云教授做客《碳中和名家大讲堂》,就我国碳汇项目发展与自愿碳市场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专访。 李怒云院长作为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工作的开拓者,在林业碳管理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探索,任职期间领导开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碳汇造林和碳汇计量与监测以及方法学编制等工作,领衔创建了中国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并担任秘书长和执行副理事长。

  6. 2009年11月19日 · 这是我国学者论述东亚大气环流最早的文章,是我国季风气候学最早的理论文章。 竺可桢的《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是一篇内容丰富,立论严谨的早期经典性论文之一。 该文提出了印度季风与东南亚季风的异同点,在气候学上第一次指出他们在物理性质、致雨机制和成因上的差别。 它为季风气候研究和长期天气预报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30年代资料稀少情况下所得出的结果,至今仍然正确,是很不容易的。

  7. 2009年11月24日 · 本篇论文,只能就手边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够把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写出一个简单扼要的轮廓。 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近5000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考古时期。 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当时没有文字记载 (刻在甲骨上的例外)。 二、物候时期。 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当时有对于物候的文字记载,但无详细的区域报告。 三、方志时期。 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在我国大半地区有当地写的而时加修改的方志。 四、仪器观测时期。 我国自1900年以来,开始有仪器观测气象记载,但局限于东部沿海区域。 气候因素的变迁极为复杂,必须选定一个因素作为指标。 如雨量为气候的重要因素,但不适合于做度量气候变迁的指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