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7日 · 所以者何? 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世間便有十善業道,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若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若四念住廣說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真如、法界、法性、實際、不虛妄性、不變異性、法定、法住、不思議界,若四聖諦,若五眼、六神通,若預流果乃至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若諸菩薩摩訶薩行,若佛無上正等菩提,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復次,憍尸迦! 依因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十善業道廣說乃至一切相智。 譬如依因滿月輪故,諸星宿等皆得增明;如是依因諸菩薩故,十善業道廣說乃至一切相智皆得顯了。 若諸如來、應、正等覺未出世時,唯有菩薩具足種種方便善巧,為諸有情無倒宣說一切世間、出世間法,菩薩所有方便善巧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長。

  2. 2021年2月19日 · 如是若僅怯弱而住,全無所益,反漸怯劣,故應善知諸能修證菩提方便,策舉其心,則辦諸利如在掌內。. 經過前面仔細分析觀察、如理的決擇以後,我們就了解:如果單單看見事情就害怕、退怯,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這種讓自己消極地停滯於怯弱的心態中 ...

  3. 2021年2月11日 · 今初。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 《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 卯一 精進的本質: 「精進」便是在專緣「善所緣境」時的奮勇熱忱心態。 正如《入菩薩行論》(精進品)所說:「精進」的意思就是熱衷於善法。 《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38業。 《菩薩地》說「精進」是一種熱衷積集善法及利生事業的不顛倒心態,與及由這種心態發動的身、語、意三業。 38 動:造作、行動。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精進的內容,是攝集善法和饒益有情;精進的意樂,是內心勇悍、無有顛倒;精進的加行,是以此意樂所引起的三門動業。 所謂“心顛倒”,即執苦為樂,執束縛為解脫,執無意義為有意義。 比如,外道修各種苦行,執顛倒禁行為解脫因,或者世人通宵狂歡,執苦為樂,都是顛倒。

  4. “ 譽等三 ”,即譽、稱、利敬。得到背後的表揚、稱讚,是 “ 譽 ”。得到當面的讚歎,是 “ 稱 ”。利養與恭敬,是利敬。 此處所要消除的,是當別人障礙自己獲得譽、稱、利敬時,那種無法忍受的心態。

  5. 2020年12月26日 · ① 成辦利他須依前三度 ② 成辦自利須依後三度. 以如是身學菩薩行,菩薩惟有二所作事,謂正引發自利利他,是故觀待引發二利,數決定者。 菩薩依靠增上生的圓滿之身修學菩薩行,只有兩種所作之事,即引發自利和利他。 因此,若觀見引發自他二利所應修的正因不多不少,正好是六度就可以決定:引發二利唯一應修六度。 未一、成辦利他須依前三度. 其修利他,先須以財而作饒益。 此若損惱有情而施,亦無所濟,善遮損他64及所依事65,利他極大,故須尸羅。 若不能忍他作怨害,報一報二66,戒難清淨,故戒究竟,須耐怨害忍。 由不報復,能免眾多他所造罪,他若信樂堪令行善,故是最大利他。 以修持利他而言,首先須以財物饒益有情。 對此若邊損惱有情邊行佈施,也無助益,若能遮止損害眾生的行為和意樂,則利他極大,因此必須護戒。

  6. 2021年1月28日 · ①破除不忍怨所作害; ②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耐怨害忍: 一、體相:他人損害時能忍耐的心。 二、分類:未入道者的耐怨害忍,以及三乘入道者的耐怨害忍。 三、地界(因地界線):一般的耐怨害忍未入道時也有,而對損害者忍耐的波羅蜜多,則從大乘資糧道開始才有。 四、釋詞:怨敵損害時不動瞋心,即是耐怨害忍。 未修好耐怨害忍之前,很難忍受怨害,因為即便是修行人,在受到他人傷害時,也很容易大發瞋火。 所以,必須按正確的方法反復串習忍辱。 此處所要遮止的,有兩方面 : ① 遮止受到怨敵傷害時,生起瞋心; ② 遮止見到怨家圓滿時,生起嫉妒不歡喜之心,以及遮止見到怨家衰敗、痛苦時幸災樂禍的心理。 如何才能真正遮止呢? 即依靠思惟以下各種道理,以思擇力即能遮止。 初中分二:

  7. 2021年2月27日 · 依止正念正知的方式:一要全神貫注,戰戰兢兢;二要惡行一現前,當下就遏止;三要修二種心--對犯罪不歡喜,並猛發誓絕不再犯。 《四十二章經》中說: “ 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