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能攝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 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華嚴經》中說,要以九種心 (孝子心、金剛心、大地心、輪圍山心、世間僕役心、除穢人心、乘心、犬心、船心) 來親近承事善知識,而這九種心是能完全含攝親近與承事善知識,所應該具備的意樂的綱要。 這九種心又可歸納為四大項。 棄自自在,捨於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 謂如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轉,觀父容顏,隨父自在,依教而行。 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中亦云,「彼於一切應捨自意,隨善知識意樂而轉。 」此亦是說,於具德前乃可施行,任於誰前不能隨便授其鼻肉。 第一是孝子心。

  2. ① 由修習皈依趣入聖教之門。 ② 發起為一切現前安樂及究竟淨善根本的決定信心。 ※﹝初中分四:① 由依何事為歸依因,②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③ 由何道理而正歸依,④ 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辛一 由修習皈依而趣入聖教的殊勝大門: 【因雖多種,然於此中是如前說,於現法中速死不住,死歿之後,於所生處亦無自在,是為諸業他自在轉。 壬一 皈依之因: 皈依的因雖有多種,但是此處是像前文所說,我們很快便會死亡,不能長留此世,而且死後便會受自己的「業力」主宰,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投生處。 【其業亦如《入行論》云:「如黑暗依陰雲中,剎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恆作重罪極強猛。 」】

  3. 2020年3月14日 · 雖造微少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穀豐熟。. 」】. 《法集要頌經》說:雖造小罪在後世也會感生極大禍殃及巨大的苦惱,猶如丁點劇毒入腹。. 雖造小福,在後世也會感生極大的安樂及無盡的意義,猶如眾多稻穀成長而豐收。. 【從輕微業起廣大果 ...

  4. 佈施度以捨心為主,能至心把身、財、善根施捨有情,這是最稀有的。發起一念捨心就是佈施,具有實義,怎能說是欺誑呢?極為難得、極為善的捨心明明生起了,怎能說是虛偽呢? 所以,應當深信這是極具大義的修行。

  5. 2021年3月14日 · 首先,對所化機佈施財物,以此緣起能使他生起歡喜心,而樂於聽受你的教導,並且依言行持,由此成為堪能接受教化的法器。 其次,以愛語能遣除他的障礙,斷除他對法義的無知、邪知或疑惑,使其信解所說之法。 再次,以利行能讓他一心串習聞思所引生的定解,將他從不善業中拔出,而修持善法。 最後,自己以身作則,安住修道,讓他隨學自己修持,因此以同事能促使所化修行不退轉,直至究竟。 午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第四、必須依靠四攝法來攝受眷屬徒眾: 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善方便,故攝徒眾,應須依此。 佛在《寶積經》、《妙臂請問經》等經中,宣說四攝法是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善妙方便,因此攝受弟子務必要依靠四攝法。

  6. 廣論消文309 309頁1行-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火一、於所應得破除退屈分三:. ①破除退屈之必要 ②破除退屈之理 ③宣說生起怯弱之因. 土一、破除退屈之必要. 所得佛者,謂是永盡一切過失,畢竟圓滿一切功德,我修一德、斷一過失且極艱難,故我豈能獲如是 ...

  7. 如果得了像風病或膽病這類極嚴重的病症,就要尋訪高明的醫師治療,如果真的見到了好醫師,就會萬分高興,並且遵照醫師的囑咐,畢恭畢敬地照著去做。 【如是於宣說法善知識所,亦應如是尋求,既會遇已,莫覺如負擔,應持為莊嚴,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同樣的,也應該以如此的態度去尋求宣法的善知識。 一旦找到了,不要覺得是一種負擔,應該奉為莊嚴。 依照善知識的教誨去做,畢恭畢敬地承擔侍奉。 【《攝德寶》中作是說故:「故諸勇求勝菩提,智者定應摧我慢,如諸病人親醫治,親善知識應無懈。 《攝德寶》中說:每一位以勇猛心追求證得殊勝菩提的智者,一定要把我慢心摧毀、斷除,就像病人為了治癒疾病親近醫師一樣,也應該片刻沒有懈怠的親近善知識。 我要檢舉. 台長: deepmind.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