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快捷权威的科学新闻报道、丰富实用的科学信息服务以及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目标是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科学社区。

  2. 今年7月初,在“科学与中国”20周年之际,路甬祥、志珍、赵忠贤、杜祥琬等20位两院院士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巡讲活动取得的成绩和体会。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

  3. 2015年7月30日 · 1993年11月29日,一项技术的问世震惊了整个世界。 “大自然的一个很小的瑕疵终于被发现了。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杨祖佑在讲座介绍中提到这标志着高亮度蓝光LED横空出世。 克勒默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高亮度蓝光LED,是在德国斯图加特一位同事的实验室中。 “这个东西一点亮,我完全震惊了。 ”克勒默说:“你认为你将会从事这方面研究吗? ”同事回答:“克勒默博士,我们别无选择。 有一次,克勒默在德国物理学会上见到了正在演讲的中村。 克勒默告诉他:“我们今天见证的是电灯泡时代结束后的新纪元。 ”“他的小灯比之前的蓝光LED要亮一百倍。 真的,非常出色。 “我确定有其他人也在进行氮化物的研究……但是中村是突破这一技术的人。

  4. 2013年10月23日 · 为何深紫外激光尖端科研装备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彦的回答一语中的:“因为这些装备能够让我们将世界看得更清晰。 在大自然中,可以被人眼感知的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波长约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 而我们看不见的那部分光的世界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在电磁波谱中,还有一部分波长短于200纳米的光波,被称为深紫外波段。 深紫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在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命和资源环境等多学科领域均有重大应用价值。 比如,在自然界中的很多材料,只能在深紫外波段才能吸收光子,只有被打入深紫外光,这些材料的性能和特征才能显现出来。 但是长期以来,深紫外科研装备缺乏实用化和精密化的光源。

  5. 2018年11月13日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金海在《1980年以来美国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述要》中认为,综合史研究在美国的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中占据一定比重。 如麻省理工学院巴克的《美国科学与现代中国:1876~1936》从比较史的视角,考察了1876~1936年美国的科学思想、组织向中国传播和转移的情况。 另外,该书还述及20世纪初中国留美生与中国科学社、洛克菲勒基金会及中国医药董事会等团体。 在结论中,巴克指出美国的科学思想、组织在向中国传播和转移时经历了一个同化的过程,不过中国科学家过于照搬美国科学界的主流意识形态。 巴克还认为由于社会语境的关系,中国科学社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成功;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科学活动虽然明显增加,但缺乏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活力。

  6. 中国科学报社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报纸,旗下有《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等多种刊物。本网站介绍了报社的现任领导、历史沿革、组织架构、发展理念等内容,同时提供了科学网的博客、论坛、视频等资源,为科技工作者和公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7. 2017年3月15日 · 2011年1月,科技部发布通告,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 具体原因为李连生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 这也成为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而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在大多数公众眼中这堪称是一场胜利,然而对于西安交通大学陈永江等6名教授来说,这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经过在科学网博客上持续近两年的不懈举报,这一造假案才最终得以水落石出。 发声科学网. 事件最初可以追溯到2007年年底。 一个教育部的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公示,让长期从事压缩机技术教学科研工作的杨绍侃感到很惊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