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日華53歲太太梁潔華突傳患急性重病前日有香港周刊指梁潔華疑似患上血癌去年底開始需要入住隔離病房接受治療連她和黃日華的25周年銀婚 ...

  2. 旅日華僑中日交流促進會會長林伯耀認為以往包括擄日勞工、“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等中國國民與日本政府打的官司都輸了,“此次請願將有可能成為中日歷史遺留問題訴賠的轉折點因為這是日本內閣白紙黑字通過的賠款協議還有什麼理由推卸責任盡管前一天深夜才從老家溫州趕到上海坐在上海飛往東京的早班機上心情復雜的黃建豐卻一刻沒睡。 快降落時,坐在中間位置的他盡力伸長脖子,想看看舷窗外的東京是什麼模樣。 這是他從未到過的城市,卻也是他從記事起便熟知的地名。 92年前,他的兩位祖爺爺黃芝連、黃芝森兄弟,和5000多名來自溫州、麗水的勞工,先后從家鄉來到上海,再一路趕往東京。 只是,一年后發生的關東大地震中,黃芝森命喪東瀛,黃芝連重傷而歸,還帶來了令國人震驚的消息…… 大地震后,突發慘案.

  3. 3月20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我國僅用10年時間就研制出了國外幾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潛艇時年44歲的核潛艇工程師黃旭華親自下潛水下300米在水下300米時核潛艇的艇殼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壓力黃旭華指揮試驗人員記錄各項有關數據並獲得成功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正是包括他在內的無數人的艱辛付出,才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 由此,黃旭華的名字與核潛艇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不少人稱他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黃旭華婉拒美意。

  4. 近日,葉嘉瑩在天津家中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毫不避諱地講述往事,將自己成長、治學、養家的傳奇一生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位飽經磨難,曾各地奔波授課的學者表示,她自己的根是在中國。 生於書香門第的學者.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舊日北京一個古老的家族,祖父曾在清朝為官,他們原本祖居於葉赫地,本姓葉赫那拉,又稱葉赫納蘭,與著名飲水詞人納蘭成德源出一家。 因民國以后廢除滿族姓氏,方簡化為“葉”字。 葉嘉瑩說自己是蒙古裔的滿族人,“我們屬於蒙古土默特族,只是這一支部落早在努爾哈赤勃興的時候便被吞並了。 就在她三四歲的時候,葉嘉瑩的祖父去世了。 而在這個早已被漢文化同化的大家庭中,一直信奉的是儒家思想,這對葉嘉瑩的影響十分之大。

  5.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时尚作家、评论家黎坚惠于3月11日晚7点左右因患乳癌逝世,终年46岁。 昨日她的圈内朋友黄伟文、林奕华纷纷表达了对她的悼念之情。 黎坚惠15岁开始写乐评,1989年于香港大学毕业后,开始做时装杂志编辑,曾任香港新城电台节目主持及服装指导,在文化杂志《号外》工作,并担任杂志《Amoeba》总编辑,被称作是香港“时尚教母”。 黎坚惠曾与著名摄影师黄永熹结婚,两人育有一子,后来离婚。 黎坚惠在2011年透露自己患癌,并一直通过网络日志分享患病感受。 在得知其离世后,黄伟文在微博写道:“亲爱的黎小姐,谢谢你为我们带来过的一切善与美,我们会常常想起你的。 ”不过这段文字不久就被黄伟文删除,他解释:“有些事情先让家人证实公布才更有分寸、更尊重,对不起。

  6. 27歲的楊志瑞曾經在廣州一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2017年她放棄白領生活回到周城。 “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穿上扎染的服飾,我發現扎染的無限可能性。 ”如今,已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楊志瑞,利用現代設計理念,開發一系列極簡風的扎染服飾和親子裝產品。 段袁則不斷嘗試新的扎法和染色工藝,創新出“大理蒼山洱海月”系列作品,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除了段家,整個周城還有更多人在“賦新”白族扎染。 北漂的白族青年張翰敏,回鄉創立扎染品牌“藍續”,開創一系列新花樣和文化體驗項目,受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的青睞。 但同時,她堅持用古法扎染,染料都是板藍根、藏紅花等純天然植物。 七月的大理已進入雨季,周城的大小染坊內,不管晴天雨天,永遠飄著扎染布組成的“藍天白雲”。

  7. 徐桐是晚清理學家,道光時期的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是清末保守派人物之一。 《清史稿》說他,“守舊,惡西學如仇”。 徐桐的宅子接近著名的東交民巷,即各國大使館區。 當初徐桐住過去時,那兒還是一片空地,他出資幾千兩黃金買下地,在那兒大興土木。 沒想到后來那兒成為使館區,徐府前面還開了一條大馬路。 徐桐覺得不可忍受,干脆關了前門,從后門出入。 徐桐穿的衣服都是綢緞或土布,不用洋布。 他也不用國外貨幣,如果有,一定置換成本國銀幣才肯用。 偏偏他的寶貝兒子徐承煜,一反其父風格,喜歡西洋式的生活,其房間也都按照西洋的方式布置。 徐桐無奈,每次經過兒子的房間時,都閉著眼睛捂著耳朵快跑過去,“必閉目掩耳疾趨而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