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2日 ·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李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 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 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 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李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收購及回購股息增長13.7%

  2. 2022年11月28日 · 上證全日升0.4%報3101.69,深證則跌0.48%報10904點。. 兩市總成交降至7399億,外資透過陸股通流入則增加至74.52億。. 人行於收市後公佈,將於1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預期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 不過由於市場對此早有預期 (因國務院總理克強已在星期四 ...

  3. 2023年11月5日 · 2023-11-05 Create Lee 明德. 10月份港股A股繼續尋底模式,跌3個月。 恒指一度跌穿17,000點水平。 港股是無人問津,以連成交緩速向下渡過過去數月。 如上月所述,現時港股L型下跌壓根是未見反彈徵兆。 日成交長期維持800億港元以下,個股及板塊只有零聲反彈,而且反彈是短癮乏力。 向前看,短線亦未見有力催化劑能扭轉局面。 上月提到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擔憂。 而中國10月官方製造業PMI回落至49.5,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降至收縮區間。 對比市場曾估測應於上月持平維持50.2%,數據遜於市場預期。 月內市場傳聞中國政府將發1萬億元人民幣主權債,以尋找資金應對國內經濟問題。 但到執筆時仍未有落實消息。

  4. 2019年12月11日 · 長和系舵手李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觀,長和主攻電訊、港口及基建均屬戰略資產,展望未來在海外進行併購難度大增,增長潛力急轉直下。 「股神」畢菲特師傅格拉罕(Benjamin Graham)指出,「短線而言,股市是投票機器,長線而言,股市是磅重器。 」格拉罕的意思是股市最終會分出貨真價實的贏家。 長和收購策略到盡頭.

    • 四大內銀業績一覽
    • 疫情負面影響顯著
    • 國家任務削復甦能力

    1.建設銀行(SEHK:939):上半年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6.41%至2,665億元(人民幣.下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較去年同期增加4.34%至800億元,惟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長49.22%至1,114億元,造成股東應佔溢利下跌10.74%至1,376億元。 2.農業銀行(SEHK:1288):期內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8.9%至2,589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錄得2.9%同比增長至524億元,但營業收入增長被信貸減值損失所抵消,營業利潤倒跌9.1%,股東應佔溢利較去年同期減少10.4%至1,088億元。 3.工商銀行(SEHK:1398):上半年淨利息收入輕微增長2.42%至3,065億元,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則按年增長僅0.5%至889億元。兩大核心收入增長不振,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大幅...

    新冠肺炎疫情為銀行業帶來逆風,全球央行為應對經濟下行風險而落實減息等寬鬆貨幣政策,淨息差收窄為銀行的淨利息收入帶來負面影響,但四大內銀的淨利息收入均錄得增長,主要原因是貸款資產規模擴張,抵消收益率收窄的不利影響。這或可歸因於內銀配合國策放水,疫市期間為支持企業周轉而放寬信貸。疫情期間失業率上升,企業營運受影響,償債能力被削弱,信貸資產質素因而有所衰退,這解釋了四大內銀在上半年的信貸資產減值損失均錄得顯著增加,造成盈利倒退。

    雖然疫情因素屬短中期,但四大內銀為配合國策而放水的措施或會削弱疫後復甦能力。早前市傳中國銀保監向內地銀行提出將利潤增長控制在10%之內,而總理李克強則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金融機構「讓利」1.5萬億元。疫情期間內銀放水撐經濟的舉動或會對資產質素帶來負面影響,如疫市期間為償貸能力低的企業持續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或會令劣質信貸資產佔比上升。低息環境下銀行的盈利邊際本已偏窄,不良資產對盈利能力的衝擊會被放大。疫情遲遲未有完全受控,「讓利」的大方向或將持續進行,這將繼續限制內銀的業績增長表現。

  5. 2021年8月16日 · 收購聯合船塢不影響大局. 至於長和亮點是自由現金流達399億港元,按年上升348%。 不過,今年上半年長和並無作出重要收購,反而出售了歐洲鐵塔資產。 2020年起長和已經沒有進行重大收購即使近日長和收購聯合船塢的50%股權亦不能明顯提振盈利。 在長和收購基建及電訊資產日趨困難的環境下,肯定不會成為李澤鉅的至愛。 相反,李澤鉅必定催谷長實,事關主力投資房地產的長實在海外收購房地產受到的政治阻力較少,故在收購海外房地產業務達致增加經常性收益的可操作性較高。 除了投資倫敦的商廈外,長實收購英國酒吧業務,但項莊武劍意在沛公,長實旨在增加零售物業的規模。

  6. 2021年1月20日 · 港股大時代再臨投資策略 龍頭車股以外的選擇 - HK MoneyClub. 2021-01-20 Create Lee 李明德. 有完善的策略是成功的第一步,投資也不例外。 很多人在投資股票時着重於每日的升幅、 個別股票的輸贏。 有經驗的投資者會告訴你,他們在意的是投資組合的表現。 更多相關分析 港交所超級連結人角色真的價值連城? 投資要有表現需具良好策略. 在思考組合表現時,持倉/現金比例,個股佔比、市場事件部署等都環環相扣。 散戶經常只問及「買邊隻股」,「幾錢止賺/止蝕」等問題,往往只是見樹不見林,難以達止長期贏多輸少這簡單的核心理念。 投資策略,除卻選股以外,還得觀察經濟、大市、板塊輪動、資金流向種種因素作出全局的考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