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5日 · 林智揚表示有目標攻擊的安全風險很高尤其現今很多汽車都導入影像辨識系統協助判斷車外的道路狀況如果有心人士攻擊這些影像辨識模型使其將紅燈辨識成綠燈將有人經過辨識成無人經過等將會造成交通大亂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從攻擊場景來看,可以分成「數位世界攻擊」與「實體世界攻擊」。 數位世界攻擊是指攻擊目標或場景在數位世界之中,例如:在一張熊貓影像加入肉眼看不出來的雜訊,就能讓 AI 模型將熊貓辨識成長臂猿;而實體世界攻擊則將攻擊目標或場景限縮在實體世界,例如:拿著印有人臉的紙張去誤導臉部辨識模型,又如讓 AI 模型把實體 STOP 號誌牌辨識成鳥巢或其他物體。 攻擊者透過實體世界攻擊,使 AI 模型將實體 STOP 號誌牌辨識成鳥巢或其他物體,造成交通混亂。

    • Ai 精準輔助診斷失智症
    • 失智症患者腦波複雜度會下降
    • 明年下半年整套 Ai 軟體上線

    科技部今天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劉益宏帶領跨域團隊,結合腦波訊號處理、人工智慧(AI)演算法技術等,透過新創公司宏智生醫進行產品化與跨醫學中心的臨床驗證,開發出「失智症前驅期腦波 AI 精準輔助診斷系統」。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後推估,截至 2020 年底,台灣 65 歲以上老人,可能每12位老人就有1位失智者,80 歲以上老人每 5 位就有 1 人罹患失智症。 ♦ TO 推薦閱讀:【國力衰退】每13人就有1人患失智症,未來10年內恐無藥可醫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提到,臨床上碰到患者往往都是已經失智 2、3 年才來看病,不過,從健康到罹患失智症,中間有模糊地帶,也就是所謂的輕度認知障礙(MCI),被視為「前驅期」,通常做檢測,會出現算數功能下降、健忘等症狀。 蔡佳芬表示,MCI...

    劉益宏表示,從醫院臨床觀察發現,失智症患者腦波複雜度會下降,腦波複雜度愈低、代表跟外界溝通能力愈低。團隊在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腦波多重非線性特徵解碼技術,再透過自行開發的腦波分類演算法,把腦波特徵做分類與判讀。 劉益宏表示,目前團隊透過 80 位受試者腦波分析與驗證建立模型,達到 90%的 MCI 判讀準確率,相關研究成果已陸續發表 3 篇國際期刊論文,在全球 MCI 腦波研究上取得領先。 ♦ TO 推薦閱讀:終結阿茲海默症!人工智慧提早 10 年「認出」失智症患者,準確率高達84% 劉益宏指出,自己在 2019 年創辦宏智生醫,相關成果目前也已經邁向產品化。民眾未來只要戴上腦波感測裝置,回答問卷問題,接著透過電極量測腦波120 秒,資料上傳雲端分析後,約 40 秒就會產出分析報告,準確率達...

    團隊表示,腦波機已經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跟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許可,預計明年下半年整套 AI 軟體可以上線。 基隆長庚醫院精神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根表示,失智症前期是輕度認知障礙,但不是輕度認知障礙都會發展成失智症,未來這項技術可以作為生物標記,了解哪些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除了失智症外,這項技術也可以用在其他精神科疾病,像是憂鬱症,或是用來偵測毒品濫用情形。 ♦ TO 推薦閱讀:「未來 3 個月,心肌梗塞發生率為 70%」拍一張眼底照,讓 AI 預先找出全身可能疾病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科大首創失智症前期診斷系統 準確率達9成以上〉;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2. 2019年8月29日 · 永加利的志成表示,公司的製造廠設於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工廠已通過台灣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 GMP 及歐盟 ISO-13485 認證,未來計劃再建立第二座。 電子產業跨足生醫,瀚源生醫切入精準醫療市場. 看好全球精準醫療產業蓬勃發展,全台規模最大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公司共同創辦人——詹維康博士,於 2016 年策略投資成立「 瀚源生醫(Helios Bioelectronics) 」,2018 年6月進駐新竹生醫園區。 主要產品為新世代分子診斷感測系統,提供前瞻生醫晶片設計服務、製造及銷售,投入開發「陣列式奈米線場效電晶體診斷晶片」,以切入精準醫療中的檢測市場。 「陣列式奈米線場效電晶體診斷晶片」這一串文字不是咒語,它可是瀚源生醫的秘密武器。

  3. 2017年12月4日 · 台大資工有很多傑出的研究人才 AI 領域可說是國內的重鎮其中的林智仁教授是在 AI 領域裡很重要的 Support Vector Machine 技術頂尖的學者。 2000 年的時候他和學生張至中(畢業後在Google服務)開發了 SVM 的函示庫 libsvm 成為該主題引用最多的軟體與文獻,應是全球前十名最多引用次數的論文,也可能是國內學界論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一篇,高達三萬多次的引用次數。 他指導過的學生林軒田也是國內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頂尖學者之一,再加上林守德,三林,是台大資工在機器學習領域的三位著名的頂尖學者。 這幾年,他們帶領學生在 ACM KDD 知識挖掘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證明台灣在AI領域的研發潛力是很強的。

  4. 2021年10月22日 · 分享本文. 在許多人高度關注 AI 技術對於人類職業與產品運用上帶來顯著影響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思考在 AI 時代下,每一個人在隱私權和安全上受到的影響,因為 AI 其實也帶來了非常多隱私權及道德上的議題。 AI 技術發展給社會帶來新的難題. 我們從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先開始,2018 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做了一個線上問卷調查: 一輛無人駕駛的自動車如果在行駛途中,發現快要撞上行人,一個是嬰兒,一個是老人,它現在必須做出抉擇,該留下嬰兒,還是留下老人? 這時的演算法到底該怎麼來做決定? 他們把這個難題直接丟給全世界的人來回答,而得到的回應也非常有趣。

  5. 2020年4月1日 · 2020-04-01.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通訊科技的進步,究竟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還是使人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 網路資訊的多元,究竟是讓大家多多接收、包容世界不同的聲音,還是躲在同溫層加深真實世界的對立? 在《 第三支柱 》一書中,作者透過許多研究案例來證實科技的進步可以增強實體社區的力量,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因為科技而變得更加緊密。 然而有正必有反,作者也相對地提出了科技進步帶來的隱憂,說明我們生活的世界可能會產生哪些變動。 (責任編輯:陳美羽) 儘管虛擬社群無法取代我們居住的實體社區,訊息與通訊科技對社區來說是助力,或是阻力? 一般而言,從目前的證據來看,通訊科技對社區應有強化的作用。 利用網路和社群媒體能快速促成社會運動.

  6. 2017年3月16日 · 智慧(狹義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 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與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與「形而上謂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是「形而下謂之器」。 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 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人工智慧是機器人的極其艱難的最終目標。 也就是把智慧定義為腦神經器官的功效,換言之,聰明也涵蓋在裡面,那麼一來根本沒辦法解釋聰明與智慧的差異。 另外你也會找到很多道家、佛家的論述,大多是像這樣: 首先我們講「智慧的定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