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9日 · ……我不是特別有可能再寫一堆青春戀曲的故事。 我的第一批作品被貼上這個標籤之後,直到一九二五年仍揭不下來。 打那時開始,我寫的就是青春戀曲,而且越寫越難落筆,也越寫越做作。 如果未來三十年我還能交出類似的產品,要嘛我就是有神功護體,要嘛我就是個不入流的文人。 我知道讀者就是指望我寫這種東西,可是那口井已經快枯竭了,我也不算笨,知道不能勉強再汲水了,而應該重挖一口井,再找一條水脈……話雖如此,仍有數不清的編輯要求我寫痴迷於年輕女郎的作品,但以我的年紀而言,那種痴迷可能會害我被關。 ──F.史考特.費茲傑羅致信《柯利爾》雜誌編輯肯尼斯.李陶爾,一九三九年. 在一九一九年一鳴驚人成為職業作家之後,F.史考特.費茲傑羅就逐漸被定型為他自己所說的「爵士年代」作家。

  2. 2021年9月6日 · 「不知不覺就成為葉帥的粉絲了。 」賴曉妍最初經出版社牽線認識葉丙成教授,而後自己辦了 PaGamO 帳號,而葉丙成先前已從臉書貼文的留言認識賴曉妍,「就覺得這人留言挺有意思的啊! 」賴曉妍的文字並非推廣正經八百的教養道理,反倒是在親子互動裡,隱約透露相處之道。 「廢文也許不會對國家社會有經世濟民的正面效果,表現形式是廢的、輕鬆幽默,但還是有它的作用。 葉丙成常以「廢文帝」自居,這也是他替自己建構的自媒體人設。 「我是個教授,這身份通常讓人厭煩啊! 」葉丙成觀察,「大家似乎對反差、矛盾人設感興趣、覺得有趣。 」於是葉丙成樂於利用大學教授的身份,以反差極大方式,講述他真正想讓大家看到的理念。

  3. 2019年11月6日 · 一輩子只送某個人一次. 因為職業特別,所以大師兄會在PTT回覆一些談及身後情事的網友留言,慢慢開始寫文、變成PTT「媽佛版」的熱門文章──這個版原來的焦點文章主要是神神鬼鬼的奇譚,但大師兄的工作離死亡雖近,卻不是讓人發毛的鬼故事。 「有時候值班,看到自動門雖然沒有人、但自己在那裡開開關關;」大師兄笑笑,「別人問我會不會害怕? 我是覺得沒什好怕的,所以我寫的東西鬼故事的點不夠啦,版主常會說要把我退版。 出門接往生者前向「小老闆」──也就是地藏菩薩──拜一拜、接體回來把往生者放下前說一聲「請下車」,從事想像中充滿禁忌的工作,大師兄日常稱得上會注意的其實只有這兩項。

  4. 2016年5月26日 · 四十年代末,中國政局動盪,大量難民由內地逃難到香港。這批離鄉別井的新移民當中,包括少不了上海頂尖的歌星和音樂人,例如歌星姚莉、張露,影星白光、秋霞、李麗華,作曲家李厚襄、姚敏,作詞家李雋青、陳蝶衣等等,他們都選擇南遷到港發展。

  5. 2021年11月17日 · 最新文章.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文/李展鵬. 2003 年,香港出了兩個「香港的女兒」,一個是在沙士疫情中殉職的醫生謝婉雯,另一個是梅艷芳。 為何在 2003 這一年,香港人突然渴望「香港的女兒」? 作為一個藝人,梅艷芳的人生何以緊扣一種香港精神與香港論述,進而代表香港? 謝婉雯固然十分可敬,但始終並非公眾人物,名字只會在重提沙士往事時被提起,但梅艷芳卻一直活在鎂光燈下;在 21 年演藝人生中,她一舉一動全是傳媒焦點,陪伴很多香港人成長。 去世十多年後,梅艷芳這名字仍經常在傳媒出現,她的歌、形象、電影及人格連繫的是一個時代,甚至是香港的文化性格。

  6. 2015年8月23日 · 15影展海報. 歷經兩個多月燃燒生命式的前製、拍攝和剪接,十五影展登場,不只透過網路放送,更在華山藝文中心舉辦實體放映,首映那天,張榮吉導演悄悄告訴我:「你選的那支跳舞的,我們都不敢挑……」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預算、時間、執行 ...

  7. 2018年5月1日 · 「葛瑞的囧日記」這系列在美國的成功,一直是出版界討論的現象。 這套書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我是一直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美國是個非常鼓勵「笑」的社會,他們有受歡迎的無厘頭情境喜劇、機智幽默的脫口秀、場場爆滿的搞笑藝人(stand-up comedian)表演,在討論嚴肅正經的政治議題或是傳播專業知識之外,幽默與風趣也同樣受到重視,培養某一種會笑或讓別人笑的能力也同樣被賦予價值。 相較之下,臺灣的教育養成好像就少了這個「鼓勵笑」的元素。 童書繪本時常要正經八百富含深意,閱讀所扛負的重擔與我們認為它應有的意義,使得很多孩子很快就對閱讀胃口全失。 但仔細想想,為什麼沒有一種閱讀的意義就只是單純教導孩子「怎麼笑」? 甚至不是教導,就只是讓孩子讀著笑、笑著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