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日. 預防 白喉 、 破傷風 、 百日咳 及 小兒麻痺症 ,接種疫苗是有效方法。 (一) 哪些學童應接種此疫苗? 根據「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嬰兒應於 出生後的一年內 接種共三針的基礎注射以預防上述疾病,並於 歲半、小學一年級及六年級 再接種加強劑,以保持免疫能力。 (二) 下列情況的學童不宜接種此疫苗. 對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或小兒麻痺疫苗或其成份曾有嚴重的過敏反應。 曾於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或含百日咳成份的疫苗後,七日內出現腦病而沒有找出其他成因。 對戊二醛、新霉素、鏈霉素或多粘菌素 B 曾有嚴重的過敏反應。 (三) 接種前應注意事項. 如學童在接種疫苗當日有輕微的傷風或咳嗽,是可以接種此疫苗的。 但如果有發燒的情況,則應於痊癒後才接種疫苗。

  2. 2021年6月14日. 「基層醫療抗生素導向計劃」 抗菌素耐藥性是指當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產生變異,導致用以治療的藥物變得無效。 抗菌素耐藥性是全球公共衞生的議題。 這是一項關乎你和我的問題,因它可影響每一個人、任何年齡、任何國家,導致減低藥效,令治療變得困難、昂貴甚至不可能。 抗菌素耐藥性可自然發生,但在人類和動物身上不當使用抗菌素會令情況加劇。 因此,慎用抗菌素是控制抗菌素耐藥性的關鍵。 應對抗菌素耐藥性需要醫療界、大眾市民、社會各持份者,以及全球之間的通力合作。 基層醫療是整個醫療系統的首層,而家庭醫生是基層醫療的主要提供者,他們於處理抗菌素耐藥性問題上擔當重要的角色, 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 2023年12月22日 ·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建議以下情況佩戴口罩: 任何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 任何到訪或工作於高風險場所如安老院舍 / 殘疾人士院舍、醫療設施臨床區域的人士;以及. 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問題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前往人多場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等。 當呼吸道病毒的活躍程度預期會出現上升趨勢時,高危人士到訪公眾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而市民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亦應佩戴外科口罩. 正確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 有關正確佩戴口罩的詳情,請瀏覽衞生防護中心網站: www.chp.gov.hk/files/pdf/use_mask_properly_chi.pdf ;

  4. 2023年12月13日. 百日咳又名「雞咳」,患者初時可能沒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 但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妨礙病人飲食和呼吸。 細菌會令肺部受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百日咳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飛沫傳播。 抗生素能有效治療百日咳。 接種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百日咳。 疫苗能提供有效的保護,曾接種百日咳疫苗的患者病情會較輕微。 孕婦在每次懷孕的妊娠第二或三期期間任何時間,建議接種一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並在懷孕35周前接種為佳。 有關詳細資料請瀏覽 百日咳 健康資訊. 上一頁. 頁首.

  5. 衞生署男士健康計劃為公眾提供保健的資訊,加強市民對男士健康的意識,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模式,促進身體健康。 本計劃會透過網站、巡迴展覽、單張及小冊子等,務求將男士健康訊息帶給每位市民。 男士健康網站的目標,是希望透過互聯網喚起眾男士關注自己的健康,以及在網上建立男性健康的資源中心,將健康訊息廣傳。 除本網站外,你亦可透過以下渠道獲得更多資訊: 1) 男士健康計劃傳真/電郵. 傳真號碼:25754110. 電郵地址: menshealth@dh.gov.hk. (基於網絡保安理由及保護你的個人資料,我們並不建議你將個人資料 (如姓名、電話)透過電郵傳送給我們。 同時,我們建議你詳閱本網站的 私隱政策 。 2) 衞生署健康促進處.

  6. 院舍/宿舍及指定的智障人士服務機構亦可邀請其他未在本計劃註冊的私家醫生(即不包括公營部門的醫生)登記成為本計劃的到診註冊醫生。 有關詳情請 按此 。 如有查詢,請致電2125 2125聯絡疫苗計劃辦事處。 上一頁. 頁首.

  7. 2022年12月12日 · Key Area 1: Strengthen knowledge through surveillance and research. Key Area 2: Optimise use of antimicrobials in humans and animals. Key Area 3: Reduc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through effective sanitation, hygien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Area 4: Improv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hrough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