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2日 · 藤田典是一位NPO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作家。 他長期關注日本老齡化社會下老人的生存狀態。 在老齡化、經濟增長一度停滯的日本,中老年的處境愈來愈艱難︰有人中年失業就難以重返職場,有人寧願犯罪只是為了活下去。 事實就是如此諷刺,在日股勇闖4萬點、重返30年高峰的同時,這批「下流老人」卻沒有翻身的機會。 「這個社會,為什麼不再給失敗者重新振作的機會了? 前銀行工中年失業成流浪漢. 大學時,藤田典在騎自行車去打工的路上撞倒了一位50多歲的男性。 匆忙道歉後藤田便去打工了,誰料放工回來這位大叔依然留在原地。 藤田本以為自己撞傷了大叔讓他無法行動,但大叔表示自己就居住在這附近——他穿著運動服,向高速公路下的帳篷走去。 大叔和當時的藤田年齡仿若父子,藤田打工又常常路過大叔的「基地」,常常與他攀談。

  2. 5 天前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3. 2020年12月18日 · 「輸錢皆因贏錢起,因為你曾經贏過錢,你有信心在該件事上贏更多錢,所以亦令自己輸了錢。 【行山變買樓! 黎諾懿分享首次置業經歷 嘆港樓價高難上車: 按此 】 投資輸近百萬經歷 成裝備自己契機. 損手經歷讓黎諾懿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加緊學習投資知識,他認為「每個地方都可以賺到錢,但視乎你對事情的認知有多少。 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 」此後投資前,他都會先了解投資產品及公司的背景。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4. 2020年5月22日 · 鍾情長綫投資的糖妹,出道以來一直有投資基金。 不過,基金主要靠基金經紀幫忙處理。 直至近年,有人問她買了甚麼基金,她卻啞口無言,觸發她學習投資知識的契機。 面對坊間有人認為基金經紀不老實,她認為找別人幫助投資需要小心,但自己亦需要負責任。 如果自己對所投資的東西都不清楚,就算投資失利,亦不可以將責任推卸在他人身上。 糖妹是圈中出名的「孝順女」。 (糖妹facebook) 買股票雖賺錢 但賺得好驚. 除了投資基金之外,糖妹亦有試過投資股票,不過因為無法承受股市波動而離場。 她坦言:「我(投資股票)賺咗錢㗎,但我覺得我賺錢賺得好驚。 」因為太多因素會影響股票的升跌,她自覺未有足夠能力分析,買入股票後每天留意股價的變化,令她提心吊膽,最終賺少少就離場。 專注投資黃金 皆因對黃金有興趣.

  5. 2024年4月25日 ·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的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的儲蓄。 如今,42歲的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然而,Steve Adcock向CNBC表示,有1件事他希望自己能在20歲出頭就明白——如果這樣,他能讓自己富得更快,甚至擁有更多財富。 「相比智商,你的性格能讓你更富裕10倍,」Adcock表示。 「我從我的職業生涯中領悟了這個道理,雖然明白得很遲,但我非常確信這點。 毫無疑問我和一大幫聰明人工作,但這些在 辦公室中最聰明的人往往並不是升職加薪的人選。

  6. 2023年9月19日 ·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伍楊玉如表示:「退休後的憂慮,諸如生活成本和醫療負擔,皆反映個人化及全面財富規劃的重要性,以確保我們的生活質素並為意外狀況做好準備。 報告還發現: 身體健康得分較高的受訪者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分較高的可能性是其他受訪者的九倍。 同樣地,經濟狀況良好的人在心理健康方面獲得高分的可能性為其他人的 4.3 倍。 平均而言,千禧世代受訪者渴望比嬰兒潮世代受訪者早七年退休。 當前經濟不穩的影響逐漸顯現; 58% 全球受訪者將獲得財富以確保短期財務穩健為首要財務目標。 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計劃在將來移居以提升生活質素。 只有少於一半受訪者作財富傳承,另外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確定如何開始遺產規劃。

  7. 2024年5月7日 · 部份網民較為猜忌,認為一些父母想要子女高薪來為自己臉上貼金,甚至以親費(編按:相似於粵語中的「家用」)為由向子女斂財。 一些人則相信「講錢傷感情」,應避免揭開底牌,以及隨來的不必要計較和衝突。 很多父母本身有一定財力,不用靠子女接濟;退一步要是 雙親他朝遇上財困 ,子女 到時再援助 也不遲... 「確實,我也都說我一個月不到3萬」 「平常裝窮就好,等父母真的需要幫忙再說,創造彼此和諧沒什麼不好」 「我拿獎金不管多少都不會告訴父母,薪水也是低報,這個年代不跟父母拿錢已經很好了」 「家人問我年薪,我都只說100萬,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低報,感覺是怕父母在親戚面前炫耀,所以就報一個還可以讓他們不擔心的數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