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3日 · 這是從根本上杜絕瞋心,破除大乘道上最嚴重的障礙,是在即將墮入惡趣時懸崖勒馬,調整心態與大悲菩提心相應,重歸大乘道。 如云:“為樂諸有情,而發菩提心,有情自獲樂,何故反瞋彼?

  2. 2021年2月17日 · ① 破除認為不能佈施手足等的怯退. ② 由斷疑而破除對施身怯退. 於能得方便破除怯退者。 “能得方便”,即能得佛果的方法是六度萬行。 土一、破除認為不能佈施手足等的怯退. 謂念成佛須捨手足等,我不能爾。 有人想:若要成佛就必須施捨手足等,這種難行我做不到。 下面以理遮止這種怯退。 如此之苦應須堪忍:即不修行自任運住,流轉生死,亦曾多受斫裂刺燒此等大苦,不可說數,然亦未能成辦自利。 為求菩提難行之苦,較其前苦尚無一分,然能成辦自他大利。 這樣的苦應當安忍,理由是:即便我們不修行、放任而住,在流轉生死的過程中,也曾無數次遭受砍斫、割裂、刺痛、灼燒等大苦,卻沒有為自己成辦任何利益。 如今,為了求證菩提的難行之苦還不如前苦的一分,卻能成辦自己和一切眾生的大利益。

  3. 2021年2月22日 · 若不如是而退弱者,障品雖小,亦能為害。 如果沒有安住煩惱慢,而退縮怯弱,即使微小的障礙,也能損害自己。 如云: “ 若遇死毒蛇,烏亦如鵬鳥,若我太軟弱,小罪亦為損。

  4. 2021年2月5日 ·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六個月後,一晚,無著菩薩見一天人(世親菩薩)從虛空中降下,並敬禮無著菩薩。 無著菩薩說:為什麼這麼晚才來? 答:我捨壽之後往生兜率天,於彌勒內院蓮花中誕生,彌勒菩薩贊道:善來廣慧。

  5. 2020年12月1日 · 菩薩轉世,以菩提心的特性,自然很少遭受損害,即使受到一點損害,也是短暫而輕微。. 申五、無不堪任. 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心無勞損。. 第五、以菩提心的力量,在成辦眾生的利益方面,菩薩的身體和語言堪能勇猛勤作,常常 ...

  6. 2021年2月19日 · “匱乏”是指功德法財、道果成就的貧乏。 如《本生論》說:怯弱對我們毫無利益,它並不能讓我們脫離匱乏,所以不必無意義地憂惱。 如果依靠能成辦義利的聰睿,哪怕極其困難的事,也很容易從中解脫。

  7. 活動. 2012-07-21 10:06:09| 人氣9,2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方法:化解冤親債主(因果╱業障)、祖先金(歷代祖先╱祭祖)、嬰靈金(無緣的子女)~之方法(自做法事)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方法: 化解冤親債主 ( 因果報應 ╱ 累世因果業障債務 )、 祖先金 ( 歷代祖先 ╱ 祭祖 )、 嬰靈金 ( 無緣的子女 )~之作法(自做法事)、以及 意念與磁場 的觀念。 我們的累世,每一世自身的每一個惡意、惡念、惡口、惡行,都會成為自身的因障業障,因此而受害、或受牽連的無辜對象就成為了我們的冤親債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