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4-05-21 訊】 作者: 王友群. 默認. 在中南海被囚禁兩年多。 1968年夏天,發高燒,轉成肺炎引起多種併發症,隨時有死亡的危險,但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救治。 之後,醫生突然得到通知:「現在快要開劉少奇的會了,不能讓他死掉,要讓他活着看到被開除出黨,要留個活靶子。 」這時,才對進行搶救。 1968年10月31日,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通過《關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審查報告》,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的一切職務」。 今年是中共成立100年。 中共的接班人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毛澤東 的第一個接班人 劉少奇 ,被毛活活整死。 毛確立為接班人.

  2. 2021年3月30日 · 趣說古人的退休詩. 【阿波羅新聞網 2021-03-30 訊】. 作者: 亮. 默認. 歷代的賢達之士,一到退休年齡就主動請求退下來,有的甚至年齡還不到,也提前請退。. 許多人還以詩志,留下不少膾炙人口、妙趣橫生的「退休詩」。. 圖片來源:閱網 ...

  3. 2019年1月3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9-01-03 訊】 默認. 極短唐詩. 美到了極致.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勞勞亭》 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於易水送人》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相思》 王維. 紅豆 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蟬》

  4. 2020年9月3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0-09-03 訊】 默認. 在文學史上, 宋詞 與唐詩,並稱雙絕。 千年過去,物是人非;不朽宋詞,情韻猶存。 那些詞人的所思、所想、所嘆,已由瞬間凝結成永恆。 讓我們走近宋詞,去領略這份含蓄迤邐的古典之美。 12首宋詞巔峰之作,首首名作,句句經典,一生一定要讀一次。 天仙化人之筆.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中秋詞的絕唱。

  5. 2020年8月28日 · 最溫馨的詩. 同樣是思念友人,白居易卻極不浪漫。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夜裏,他坐在火爐前,倒一壺新釀的米酒,看着爐火熊熊,不由想起許久未見的好友。 於是他脫口而出: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 白居易問劉十九》 通覽全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 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裏行間卻洋溢着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我們可以想像,劉十九在看了白居易的詩後,定然是立刻欣然而來 ,兩人痛快暢飲,也許此時屋外正下着鵝毛大雪,但屋內卻是溫暖、明亮,是多麼溫馨愜意,令人身心俱醉。 有的人,奮鬥了半生,忙碌了半生,到頭來卻找不到一個陪自己喝酒閒聊的人。 人生海海,最大的財富就是擁有三五好友,談悲歡,暢交談,不求驚艷歲月,只求溫暖餘生。 3.

  6. 2019年8月18日 · 今天,詩詞君總結了100首適合兒童誦讀的詩歌,一起收藏,轉發給身邊的孩子看一看,讀一讀吧! 1、靜夜思. 唐代: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秋浦歌. 唐代: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5、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6、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7. 2023年1月7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3-01-07 訊】 作者: 顏純鈎. 新年甫過,卻傳來噩耗,我最敬愛的前輩學者紹銘教授不幸遽然辭世。 在世道丕變﹑人心苦厄的今日,每天都是壞消息,教授之辭世,更使我有錐心之痛。 除夕日我寫短訊向他賀年,很反常的遲了兩天才見回音,當時還有點疑惑,現在明白了,那已經是他彌留的時候,世聲遠去,人間渺然,他再也收不到老朋友的問候了。 教授高齡八十九歲,是我半個長輩,我不敢稱自己是他的學生,但實際上他是我不折不扣的恩師。 我和他相交二三十年,在工作和生活上密切來往,受他的人格與學養影響很深,我說和他「亦師亦友」,相信他也會同意。 我認識教授,是朋友舒非女士介紹,在此之前,舒非已經手由三聯書店出版過他的著作,她也一直是教授的知心朋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