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7日 · 《文艺青年》第一篇文章是发刊词《我们的目标─代开头话》,这个简短的发刊词把刊物的目标归为三句话:一是“做成文艺战线的尖兵”,二是“做成文艺青年学习及战鬥的园地”,三是“团结广大的文艺青年群”。 目标很明确,就是在全民抗战中,号召大家成为文艺战线的尖兵,尤其要在香港这个“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荒岛”上,闢出文艺的绿地,动员、团结起香港的广大青年。 《文艺青年》最有影响的一篇指导批评香港青年的文章,是当时“文通”的负责人、《大公报.文艺》编辑杨刚所写的《反新式风花雪月─对香港文艺青年的一个挑战》。 此文在《文艺青年》的第二期发表後,在香港文坛引发了强烈影响和广泛讨论。 《文艺青年》的确是一个辅导性的刊物,它开闢了多层次的青年辅导路径。

  2. 2022年3月1日 · 代表人物是被称为“鬼才”的编剧家陈钧润,他曾改编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将背景移植为中国唐朝,剧中人出口成章,附庸风雅;此外,他将英国剧本《女大不中留》的鞋店背景改至上世纪中叶的香港上环,台词出现大量歇后语,令观众倍感亲切。 近年,香港作家莫理斯以西方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为意念源头,全新编写成中文小说《神探福迩,字摩斯》,也是一次成功的再度创作。 福迩是一个独特的姓名,因为他是满族镶蓝旗人,生于咸丰四年,即是公元一八五四年。 福迩从内地辗转来到香港,并结识了从陕甘绿营退役来港的华笙大夫,二人结成好友,居于上环荷李活道。 因应着当时“大馆”的警察请求,或是坊间民众提请,福迩与华笙处理了一单又一单疑案,解答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事迹令人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3. 2020年2月5日 · 剧本改编自著名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讲述中产家庭的少女与上流社会的绅士,如何从鬥气冤家发展成亲密爱侣。 二人的性格南辕北辙,社会地位悬殊,因而产生不少戏剧衝突及矛盾。 陈氏将故事背景移植至香港的跑马地与半山区,展现了当年香港社会的门户之争。 藉着绅士自以为是的高傲态度,少女更进一步表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陈氏一向对粤语甚有研究,角色不时将歇后语挂在嘴边,例如“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 ”又或是“太监骑马:冇得顶! ”充分展示了陈氏对粤语方言的深厚认识,并将之与角色灵活结合,让角色的个性和形象栩栩如生,令观众看得格外亲切。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小公园.

  4. 2021年4月4日 · 字号. 分享.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昨日到浩园、景仰园两个墓地献花,代表特区政府悼念73位殉职的同事,以及十年前马尼拉人质事件的丧生者。. 浩园、景仰园是和合石坟场内的两幅毗邻的香港公务员墓地。. 浩园内有数百个土葬位及壁龛,亦设有纪念碑以志 ...

  5. 2021年8月23日 · 2021-08-23 04:24:22 大公报. 字号. 图:莫伟樑从香港到内地,从台前到幕后,从演奏家到乐器制造者,他走出一条特别的音乐道路。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从香港到内地,从台前到幕后,从演奏家到乐器制造者,香港青年莫伟樑走出一条特别的音乐道路。 他告诉大公报记者,以前在香港每天忙于台上演奏及台下教学,最高峰一周要上58节课,只为普及古筝艺术。 “每天疲于奔命,日子像流水般溜走。 我就想,希望最后可以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2019年莫伟樑和同样爱好音乐的太太一起赴东莞发展,利用当地完善的产业链,成为一名造琴者。 “演奏是一刹那的光辉,乐器可以代代流传。 造出可以传世的好琴,即使以后没了我这个演奏的人,乐器仍能流传下来。 ”\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6. 2021年5月2日 · 字号. 图:要彻底脱离新冠疫情,始终要靠接种新冠疫苗。 【大公报讯记者吴嘉铃报道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要彻底脱离新冠疫情始终是要靠接种新冠疫苗。 近日政府推出疫苗气泡,被形容为“谷针”,他称外界应思考“谷针”论是否合理,反问若人们接种疫苗后“有保护力”,按风险评估事实放宽防疫措施“又有什麼问题呢? ”他透露,近日约10万名30岁以下市民已接种,未来两周约七千人预约免检回港。 接种率需提高. 聂德权称,社会既然想避免疫情爆发,亦期望尽快恢复经济及社交活动,就需要较高疫苗接种率,所以政府以各种方式,交代疫苗副作用少、安全有效及实际接种数据,并按风险评估放宽部分防疫措施,到疫情爆发时无须一刀切暂停所有活动。

  7. 2024年3月22日 · 二 二四年为金庸(本名查良镛)的百年诞辰,而香港是金庸武侠小说的起源地。本月开始,香港陆续举办多项活动,包括大型展览、讲座、征文活动等,纪念这位武侠小说泰斗。 金庸与梁羽生(本名陈文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于《新晚报》等报章连载武侠小说,由此开启“新武侠小说流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