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完善信息无障碍法制建设、发展信息无障碍标准与服务,离不开对残障人信息无障碍权的法理梳理。 长期以来,国际学界将平等服务作为残障人无障碍权的理论基础,信息无障碍权被视为无障碍权利从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的横向延展。 这样一个以反歧视机制为核心的保护路径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全面保护残障人信息无障碍权的需求。 本文借鉴国际学界的相关研究,提出应引入数字公民身份理论,以此重构残障人信息无障碍权的基础理论。 数字公民身份理论重申残障人保护的人权模式,关注残障人在信息无障碍实现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在产品、技术和标准的早期阶段就要充分考量并融入无障碍标准,试图通过残障视角来架构信息社会的秩序、标准、原则和价值。

  2. 首先,“人民共和国宪法观”解构了“冲击—回应”说。. “冲击—回应”模式认为在19世纪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西方入侵,中国作为有着“绵延不断历史”的文明体,其国内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入侵所推动的。. [8]“人民共和国宪法 ...

  3. 我国宪法第33 条第3 款设置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权利保护概括条款。“尊重”人权主要表达国家对基本权利实现的消极义务, :“〔2〕赵宏期,第 42 页。. 〔3〕在围绕齐玉苓案司法批复的讨论中被引进我国,但德国基本权利第三人间接效力理论最终获得 ...

  4. 2019年9月12日 · 一、指导性案例. 1.判断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应从被诉侵权作品与权利人作品间是否构成实质相似等方面进行;判断是否构成实质相似,应比较作品表达的内容是否相似. 【关键词】民事;著作权侵权;影视作品;历史题材;实质相似. 【裁判规则】 1.根据同一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中的题材主线、整体线索脉络,是社会共同财富,属于思想范畴,不能为个别人垄断,任何人都有权对此类题材加以利用并创作作品。 2.判断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应当从被诉侵权作品作者是否接触过权利人作品、被诉侵权作品与权利人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相似等方面进行。 在判断是否构成实质相似时,应比较作者在作品表达中的取舍、选择、安排、设计等是否相同或相似,不应从思想、情感、创意、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

  5. 2017年6月13日 · 犯罪论体系是关于犯罪成立的各种条件关系的整体性理论,是论证如何逻辑性地构建刑法中犯罪的各个成立要件的体系。 我国在晚清修律时期曾经从德日引进过阶层犯罪论体系,但在建国后效法苏联以来,直至2000年前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始终是中国刑法学界不可动摇的通说。 2000年之后,随着学术开放进程的日益推进,德日刑法知识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中国刑法学者的视野中。 以陈兴良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刑法学者开始以德日为师,全面主张引进阶层犯罪论体系。 但阶层犯罪论体系在引入中国之后如何运用于司法实践、阶层犯罪论体系是否会与过去的司法经验和司法习惯发生冲突、在中国推行阶层犯罪论体系是否具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些问题都亟待梳理和澄清。

  6. 2019年11月25日,国际反家庭暴力行为国际日的当天,美妆博主在微博中称遭到家暴并晒出视频,此事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 为深入了解有关家庭暴力诉讼纠纷的现状,本报告运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的检索统计、聚类分组以及高级检索等功能,对“家庭暴力”相关的司法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截至2019年12月17日,“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与“家庭暴力”相关的案例共计396919例,本报告选取14212例重要数据,从“家庭暴力”的司法案例分布情况以及案例特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各界人士提供参考。 一、 与“家庭暴力”相关的司法案例分布情况. (一)案由分布. 在有关“家庭暴力”的14212司法案例中,所涉及的案由包括民事、刑事、行政、知识产权、国家赔偿及执行类。

  7.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2023年度十大典型案件之一:某与刘某侵害著作权纠纷案——“AI文生图”著作权案 No. 1 of Ten Typical Case Issued by the Beijing Internet Court in 2023: Li. v. Liu (copyright infringement dispute) — A copyright case involving AI-generated imag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