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国. 代表作品. 大鱼3汉江鱼怪. 职 业. 演员. 目录. 1 演艺经历. 2 参演电影. 演艺经历. 编辑. 2023年8月8日参演的电影孤注一掷上映。 [3] 12月8日主演的电影爆裂点上映。 [4] 参演电影. 编辑. 洪助升演员饰演惊悚剧情电影大鱼3汉江鱼怪中的马三

    • 概览
    • 人物简介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人物评价
    • 主要著作
    • 代表诗作
    • 后世纪念

    清朝戏剧文学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洪昇(1645年8月21日~1704年7月2日),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戏曲家、诗人。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洪昇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子监肄业。历经二十年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他的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国子监监生之功名,其诸多好友亦受牵连。后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

    洪昇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著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四婵娟》,传奇《长生殿》《回文锦》《回龙记》等。戏曲仅存《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今人辑有《洪昇集》。

    洪昇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公元1645年8月21日)出生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昇少年时期,曾受业于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四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和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徐麟《长生殿序》),对现实颇为不满。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冬,其父以事被诬遣戍,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后来遇赦得免。为此他已形容枯槁,心力交瘁。他开始注意到民间疾苦,写了《京东杂感》及《衢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遭兵灾及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时值孝懿皇后佟氏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此案的政治背景为当时朝廷内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且素性兀傲,其《长生殿》中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康熙帝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洪昇突遭此难,在京中备受白眼揶揄,不得已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

    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长生殿》付刻,洪昇老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明确指出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安排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极一时之盛。洪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自此之后,吴山、松江等地相继演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江宁织造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昇居上座,演出全部《长生殿》,历三昼夜始毕。自江宁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日(即公元1704年7月2日),洪昇终寿六十。

    家庭背景

    以《长生殿》蜚声文坛的洪昇是清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一生坎坷多故,经历了不少事变。但由于历史记载的缺乏,很多事已难以弄清,只能凭着仅有的一点文字记录,去做一些探讨。 洪昇出生在杭州一个富裕的士大夫家庭,家里藏书很多,有“学海”之称。他的父亲很爱读书,也很健谈,母亲是大学者黄机的女儿。洪昇小的时候常和自己的表妹、黄机的孙女黄蕙(黄兰次)一同游戏,两人青梅竹马,彼此非常融洽。洪昇二十岁时,两个人亲上做亲,结成夫妻。

    崇尚孝节

    洪昇交往的师友,对于孝节等道德观念非常尊崇。他的老师陆繁弨即“以孝义为乡里表率”(《清史列传》卷70);好友陆寅也以“性孝友”(《钱塘县志》)为人称道。影响所及,洪昇亦努力做一个孝子。二十四岁时,洪昇曾到北京的国子监学习,想以此求取功名。可呆了一年,却并没有得到任何进身的机会。感慨之余,洪昇常常怀念家乡的朋友,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当洪昇回到杭州以后,或许由于别人的挑拨离间,他和父母的关系竟日益恶化,最后不得不带着妻子与父母分开另过。事情却并没有到此结束,家长的愤怒有增无减,没有办法,洪昇只好躲出杭州,又一次来到北京,怀着痛苦的心情,一住就是十七年。

    客居京城

    在客居京城的日子里,洪昇生活艰难,甚至不得不靠卖文为生。虽然是无辜而被父母斥逐,但洪昇仍竭心尽力地做着孝子。三十五岁那年,洪昇的父亲罹事远适,母亲也被责令同行。听到这个消息,洪昇“徒跣号泣,白于王公大人。昼夜并行,钱塘去京师三千余里,间从泰岱江河,旬日余即抵家侍其亲北,会逢恩赦免。昉思洪昇驰走焦苦,面目黎黑,骨柴嗌嗄”(朱溶《稗畦集叙》)。 经过这一场变故,洪昇父母的生活也没有了保障,本已拮据的洪昇又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陈訏《寄洪昉思都门四首》之一)。他多次返乡探望父母,屡屡奔波于北京、杭州之间。飘零奔波的生活,使洪昇身心疲惫,感受到难言的痛苦。在诗里,他反复写到自己的这一份悲哀:“妻子长安亲旧国,年年北往复南征”(《感怀》),“北往南归两行泪,谁能分寄大江流”(《扬州客舍夜雨》)。他深深地感叹: 败芦寒雨断矶边,梦醒孤舟泪泫然。堂上二人年六十,旅中八口路三千。谋艰桂玉羞逢世,心怯风波且任天。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夜泊》)

    洪昇致力于戏剧创作,在《长生殿》之前写过不少剧本,现仅存杂剧《四婵娟》。此剧仿明代徐渭《四声猿》,四折各写一个故事,有谢道韫咏雪、卫茂漪簪花、李易安斗茗及管仲姬画竹。

    据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述,第一稿写于杭州,剧名《沉香亭》,中心是写李白的遭遇,大概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前完成。第二稿写于移家北京之后,因友人说《沉香亭》的“排场近熟”,于是删去李白的情节,改写为李泌辅佐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写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最后一稿,去掉李泌的情节,“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完成。

    《长生殿》作者成功地写出了李隆基倦于政事,耽于安乐,“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把国家陷于苦难的深渊。作者把《进果》一出安排在《偷曲》和《舞盘》之间,以宫廷的享乐和人民的痛苦形成对比,大有深意。作者写出了帝王的爱情并不专一,因此李、杨之间尽管缠绵缱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波折和污点。七夕密誓之后,两人的爱情有所发展和巩固,然而渔阳颦鼓已动地而来,他们终于自食苦果。

    作者处理杨玉环这个人物也有特色。他并不像明人传奇《惊鸿记》那样写“太真秽事”,而是写出了一个帝王宠妃的既骄纵、悍妒又温柔、软弱的典型性格。作者对她既有批判,又有所同情。尽管她在马嵬坡下自尽,承担了一切罪恶,但作者并没有把安史之乱的全部罪责归之于她。《弹词》一出中,以铁笛擅名的李謩说:“休只埋怨贵妃娘娘,当日只为误任边将,委政权奸,以致庙谟颠倒,四海动摇“,也代表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通过《贿权》《禊游》《疑谶》《权哄》《进果》等出,写出了皇帝和贵戚的穷奢极侈,宰相的弄权误国,权臣间倾轧不已,官僚们趋炎附势,志士仁人痛心疾首,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与宰相杨国忠及逆藩安禄山相对照,作者精心塑造了郭子仪和雷海青这两个出身低微的英雄人物,他们忠心报国,大义凛然。《疑谶》一场写郭子仪酒楼买醉,作者借此倾注了自己沦落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骂贼》以琵琶愤击安禄山,终于慷慨捐躯,作者写来栩栩如生。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唱词涉及了满族统治者,再加上《弹词》一出表现了浓厚的兴亡之感,触犯了当时的忌讳,为康熙帝和明珠等满族官僚所不喜。

    王晫:洪子昉思少工五七言诗,而以余波绮丽,溢为填词,为杂剧院本,一时乐人争唱之。其客长安日,取《长恨歌传》编为《长生殿》传奇,非但藻思妍辞远接(王)实甫,近追义仍(汤显祖),而宾白科目,具入元人阃奥。

    汪熷:今读稗畦先生《长生殿》院本,事与曩符,意随义异。声传水际,渊鱼听而耸鳞;响遏云端,皋禽闻而振羽。曲调之工,畴能方驾。

    梁廷柟:钱塘洪昉思昇撰《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自有此曲,毋论《惊鸿》、《彩毫》空惭形秽,即白仁甫(白朴)《梧桐雨》亦不能稳占元人一席矣。

    朱彝尊: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柳永)。

    朱溶:余行天下三十余年,所见诗不为不多,要其实,与洪昉思匹敌者盖少。

    袁枚:人但知其《长生殿》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汤显祖)之上。

    洪昇的著作现存6种:《诗骚韵注》(残缺),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四婵娟》和传奇《长生殿》。词曲散见他书。其他戏剧作品,如《沉香亭》《舞霓裳》《回文锦》《回龙记》《闹高唐》《锦绣图》《长虹桥》《天涯泪》《节孝坊》等均已失传。

    洪昇的诗在当时有一定名气。集中多是纪游、赠人和感怀之作,内容大都感慨自己的坎坷身世和抒发个人的穷愁,调子比较凄凉。间或也有感慨兴亡及同情人民的诗篇。他的诗虽然思想不甚深,却具有真情实感。诗风接近唐人,于平淡处见工力,无雕琢矫饰之弊。他的散曲现存者有5个套数,虽是应酬之作,却也透露出他潇洒恬淡的情怀,造辞遣句,清新秀逸,可以看出作者的工力。

    【客愁】

    夜夜贾舡里,思乡愁奈何。醒听北人语,梦听南人歌。

    【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洪昇纪念馆

    洪昇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洪昇以一曲《长生殿》成为洪氏家族在清代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洪昇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有关《长生殿》的故事梗概、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的介绍。《长生殿》的创作历程是艰苦的,是洪昇集一生的才华和心血而成的精品,“稗畦填词四十余种,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 “经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康熙十二年遂作《沉香亭》,康熙十八年完成《舞霓裳》,康熙二十七(1688)《长生殿》传奇定稿并搬上舞台。在第二展室,可以继续了解洪昇离奇的一生。

    设计师以新月、半月和满月的背景造型,暗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反映洪昇跌宕起伏的一生。

  2. 作者 族谱修撰研究. 阅读209赞0. 《长生殿》的创作过程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稿《沉香亭》;第二稿《舞霓裳》;第三稿才改名叫《长生殿》。.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洪昇将自己的剧本名字改来改去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根据洪昇在长生殿 ...

  3. 0. 南洪北孔:指的是 清初 著名历史剧作家 洪昇 和 孔尚任 ,他们分别以《 长生殿 》和《 桃花扇 》名震 剧坛 。 本 名. 洪昇、孔尚任. 别 名. 南洪北孔. 所处时代. 清朝. 主要成就. 《 长生殿 》和《 桃花扇 》 目录. 1 基本简介. 2 洪昇. 人物生平. 代表作品. 3 孔尚任. 人物生平. 故事内容. 思想意义. 艺术成就. 基本简介. 播报. 编辑.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 孔尚任 。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昇(南方浙江杭州人)创作的《 长生殿 》和孔尚任(北方山东 曲阜 人)创作的《 桃花扇 》,是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4. 洪昇在作长生殿先写沉香亭一剧取明皇贵妃事中间有李白事)。其后又去李白加入李泌辅肃宗事改名舞霓裳》。更删杨妃安禄山秽事增其归蓬莱唐明皇游月宫事专写两人生死之情遂定名为长生殿》。

  5.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原作者简介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天资聪颖,工于诗词,善写戏曲。 与孔尚任齐名,时称“南洪北孔”。 戏曲作品今仅存传奇《长生殿》与杂剧《四婵娟》两种。 诗词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诗骚韵注》《啸月楼词》《昉思词》《四婵娟室填词》等。 【评注者简介】翁敏华,上海师范大学博导,曾任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上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大女子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出版学术著作《中国戏曲》《关汉卿戏曲选评》《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古剧民俗论》《昆曲雅酌》等多部。

  6. 《红楼梦》与《长生殿》,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可谓文学瑰宝。 看似毫不相关的两部著作,细细品味,却又主旨相通,人物形似,如黛玉与杨妃的痴情。 更奇的是,曹雪芹之祖曹寅与洪昇有一段关系匪浅的渊源。 一篇《长生殿》使剧作家洪昇闻名于剧坛,与另一部伟大的传奇《桃花扇》是为清初剧作的双璧。 《长生殿》创作出来并和当时流行的昆曲结合进行演出之后,受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的喜爱,可谓轰动一时。 为剧本作序的吴舒凫称其:“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 这部风靡一时的作品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稍加细读,便会发现这部伟大的作品,其相差年份不多的旷世奇作《红楼梦》之间有丝万缕的联系。 而事实上,不独文字的锦心绣口之处有着相似,洪昇和曹雪芹也实有过“交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