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1月3日 · 解读一:韩愈一方面为儒学 从形而上学找到一个本源依据 ,一方面又使人在追求形而上学的过程中, 不离现实之仁义 , 牢牢扎根于世俗之生活 。 也就是说:道,不是抽象虚无的理体, 道的内涵即仁义 。 所谓 仁义即博爱 ,行仁义之博爱,因时因地而异, 能恰到好处,就是义 , 循环 此仁义 而行 ,立人立己,由此 修齐治平 , 此即是道 ,每个人皆存此心于身内,心安理得,无待于外在某一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德。 仁义为道德之定名,道德乃仁义之别称。 因此,儒家所谓道德,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仁义。 而 韩愈所谓道德,既是外在的行为准则,又是内在的最高价值取向。 所以,韩愈一方面为儒学 从形而上学找到一个本源依据 ,一方面又使人在追求形而上学的过程中, 不离现实之仁义 ,牢牢扎根于世俗之生活。

  2. 2024年3月24日 · 老子与孔子关于“圣人”的不同解读,是智力水平的高低问题还是不同来源文化系统的优劣问题?. 孔子关于圣人的解读不外乎以德性为主,推崇道德高尚,行为完美的人物,如尧、舜、等。. 而老子关于圣人的认定则以道性为主,注重智慧,尊循自然 ...

  3. 1,953. 2 个回答. 韩诣深 . 伦敦大学学院 考古学硕士. 其实我一直对良渚的发现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结论抱有一定的保留意见,原因也不新鲜,就是良渚的人群和文化与后世的中原王朝有没有什么联系。 就尧舜来说是应该没太多联系的吧。 尧舜的事迹的确囿于传说层面,可能性更大的是它们的传说应该有原型而不是纯瞎编,比如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禹时代的洪水是存在的。 甚至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即是尧都,某件陶器上的符号即是“尧”。 不过目前这种推论尚未得到公认,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发布于 2018-12-04 17:43. 李桂成. 中华文化,学习者。 (关注必回) 《尚书》尧与修齐治平的关系? 357 播放 · 7 赞同.

  4. 2014年1月14日 ·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题目中的“尧舜”只是代称,比如孔子就说过“巍巍乎, 舜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并不代表尧不是圣人。. 而且“人皆可以成尧舜”这句话甚至都不是孟子本人说的。. 至于 大禹 本身毫无疑问是接替道统的圣人——“尧舜汤 ...

  5. 2024年4月10日 · 舜对有杀父之仇,却为舜效力。 根据《竹书纪年》描述“舜逼尧,逼舜”,有可能对舜的势力进行了报复,那他为什么还要保留自己被舜驱使的历史?

  6. 13. 被浏览. 5,845. 11 个回答. 訫立史. 推荐读物:《左传》、《国语》和《山海经》,翻完了咱再讨论。 没有建立王朝,建立的是夏后氏。 按个人当前的理解,简单梳理一下这其中的关系。 有虞氏又称“虞代”,周人所讲“三代”是包括虞代的,但虞代是否满足构成王朝的条件还有待商榷。 有虞氏并非只有舜这一位“帝”,尧其实也是有虞氏的首领之一,享受有虞氏的“郊祭”,《国语》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 陶唐氏的确也代表一个时代,周人称之为“唐代”,但建立“唐代”的陶唐氏并不是尧,而是春秋时期的祁姓范氏的祖先,先秦史料皆以陶唐氏称之,《孔子家语》混淆了这个陶唐氏与尧,《史记》延续此说。

  7. 2020年10月9日 · 大肚子好人,incel.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 尧舜 这事儿的质疑讨论,从一开始就没停过。. 《荀子·正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 韩非子·说疑 》:“舜逼尧,逼舜,汤放桀, 武王伐纣 ,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