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日 · 新加坡大東方人壽Advisors’ Clique團隊執行總監王良表示,對Advisors’ Clique團隊(以下簡稱AC團隊)來說,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獎項在其發展過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助益就是對團隊的擴張與夥伴實力的認可,國際級的認可是一股讓人持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再者,CIA500是一個屬於團隊的獎項,可以說是團隊成長以及團隊夥伴凝聚力的最好證明,有別於個人獎項,CIA500是屬於每一位團隊夥伴的共同榮耀。 但要留意的是,切勿將國際獎項視為團隊發展的終點,否則夥伴一旦達成,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夠了,不用再突破進步,反而會限縮團隊的發展與可能性。

  2. 2024年3月1日 ·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3. 2019年7月1日 · 新加坡友邦保險公司AAG集團執行董事葉舜於第二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IMCC活動上回憶道:二 一四年在廈門參加完世界華人保險大會回到新加坡,週末帶著老婆與孩子去吃飯,突然間感到一陣暈眩。 隔天,一如往常進公司的葉舜,沒想到又突然感到暈眩,於是便決定去照MRI(磁共振成像)。 幸好,碰上了一位好醫師,醫師看著他說:「你的腦部長了2顆動脈瘤,但你頭暈跟這2顆瘤毫無關係。 」此時葉舜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暈眩就醫的關係,發現了2顆動脈瘤的存在,於是,在醫師的介紹下葉舜便去腦科做檢查。 不幸的是,腦科醫師告訴他:「你腦部的動脈瘤狀況不佳,即使動了手術也未必能活,建議不要在新加坡動手術。 」並主動幫他聯繫世界級權威的腦科醫師,推薦他到美國治療。

  4. 2024年1月1日 · 保險大師桑傑.托拉尼,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以「開發高資產客戶的策略」為題,剖析業務員經營高資產客戶的訣竅和要點,並以自身為例進行實際的操作講解。 怎麼經營高資產客戶? 剖析高資產客戶,桑傑指出:高資產客戶不會給業務員1個小時慢慢講解,並且通常很快就會下決定,如果業務員一開始沒有選擇到正確的議題,就無法獲得注意。 桑傑透過資產高度將高資產客戶簡單分為5個層級: 第一層,擁有100萬元(美金,以下同)的現金或500萬元的淨值. 第二層,擁有1,000萬元的現金或5,000萬元的淨值. 第三層,擁有1億元的淨值. 第四層,有10億元的淨值. 第五層,有1,000億元的淨值.

  5. 2019年11月1日 · 這是規劃財富傳承中,最常見也是最大觀念及認知落差,最好的財富傳承規劃方案必須要保障到2個部分:第一點是保障資產的收入,第二點是保障資產,其中資產又包含2種,一種是人力資源,一種是實質物產。 「人」是創造實質物產價值的主體,所以在規劃財富傳承方案時,計算和評估人的價值是關鍵之一。 此外傳統上,我們認為「資產累積、資產保值、資產分配」是最重要的3件事,卻沒看清本質。 許多高資產客戶都面臨「富資產、窮現金」,當面對事故需要現金周轉或度過難關的時候,而被迫出售心愛的資產,變現支付各項費用,這就是沒有連續收入所產生的問題,可見收入比財富的影響更加重大。

  6. 2021年8月1日 · 2021 年 8 月 1 日. 0. 652. 2021年8月7日,國際龍獎IDA年會將在中國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因為疫情的影響,在2019年曼谷的國際龍獎IDA年會後,這是睽違2年的保險業一大盛事。 雖然疫情仍然持續影響著各行各業,但相當難能可貴的是,保險從業人員們著實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2021年全球共有2萬3,000名保險菁英榮獲國際龍獎IDA,對比去年成長了1倍有餘;在IDA百人團隊的殊榮挑戰中,香港宏利金融保險南九龍團隊達到史無前例的千人IDA團隊,香港中國人壽的中國紅團隊也突破過往紀錄,有超過500人達成IDA,來自杜的Sanjay博士也以315個IDA、FYC換算新臺幣約4億602萬元的個人成績,第2次完成百人IDA團隊成就。

  7. 2019年6月1日 · 0. 1445. 現今社會已經不是單憑個人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年代,也不是憑一個組織就能夠完成所有目標,而是需要藉由許多不同領域的人與你合作,將你工作上的困難點成為大家共同合作的契機,替你的行業找到未來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動能。 一九七九年出生的何培鈞,大學畢業、當完兵後就退伍創業。 關注的議題從文化、民宿到社區小鎮,呼籲廣大民眾應瞭解如何運用自身工作,讓臺灣社會變得更美好。 何培鈞大學二年級時,於海拔1,000公尺的山上意外發現占地900多坪的三合院建築,當時已成廢墟,然而這景象卻對他帶來極大衝擊。 斑駁的牆壁、塌陷的屋頂,凌亂不堪的三合院廢墟,面對眼前的景象,何培鈞十分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