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4日 · 於今僅在人道中略起一點頭痛等,表示仍有果報,因為畢竟造了業,這和完全沒有造業是不一樣的。. 雖未獲得真能對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眾緣亦不感果,內外因果,多是如是。. 故雖勤修眾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 ...

  2. 2020年6月5日 · 以這個為主,其他的為輔,才能了解眼前到底是造惡業的現法受,將來還要墮地獄,還是真的重罪輕報。. 有人說:既然還要受頭痛的果報,怎麼說是從根本拔除呢?. 要曉得本來要墮落地獄的,現在完全不受地獄之苦,只是一點頭痛而已,所以這個地獄 ...

  3. 2020年9月12日 · 然能隨順引後有集,故立為集攝。. (答:)總體而言,處於「資糧道」和「加行道」者,雖然會積集平常能牽引受生的業,但是,依照你們所說的這種意樂和觀察無我之慧相應的善業,便會成為貪愛後有的對品類,而且它們的「能」與「所」二分均與無死根本的 ...

  4. 2020年6月1日 · 一、依止甚深經論來對:就是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經》等經文來懺悔罪業。 二、 依勝解空性來對:就是透過聞思修來勝解空性道理,深入 - 人無我、法無我,自性光明的性空法性,並且深信自性本來光明清淨。

  5. 2020年9月14日 · 若於諸欲捨離貪著,復由樂受令意厭患,為捨受故而作業者,謂集能生第四靜慮,乃至有頂諸不動業。. 此是世親論師意趣。. 由此正理,若普厭棄一切諸有,為解脫故三門行善,則能漸遠生死,漸近涅槃。. 前者「為受用欲塵樂受而積集的業」,又分 ...

  6. 2020年9月1日 · 一、貪。. 貪,就是心緣著內在或外在的悅意境,隨起貪著,就像油沾在布上難以滌除一樣。. 如此耽著貪戀某個所緣境後,內心與所緣境難以分離的狀態。. 瞋者,謂緣諸有情及苦,苦具,謂刀杖荊刺等,發恚惱心,發粗猛心,於彼諸境思作無義。. 二 ...

  7. 第一科、思惟極難得者,分為八項 第一項、難得的比喻. 【第三思惟極難得者。. 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 第三、思惟暇滿人身非常難得。. 如《事教》(律典)中說:「從惡趣中死後再轉生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