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8日 · 既然是避免爭端,當然要以和諧為主,否則只要武力解決,回歸野蠻就好。. 在宇宙天理之真象,在於一「和」字,謂之太和之氣,也就是中,平衡的力量,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平衡),大而言之,天體太陽系各星球之運行不得其和,即有混沌,物質 ...

  2. 1813這一年對歌劇的發展來說,格外重要。 因為誕生了兩位未來的歌劇巨星,分別是義大利的威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與德國的華格納(Richard Wagner)。 義大利歌劇發展到了威爾第可以說達到最為燦爛的高峰,他融合了數百年來義大利人對於歌劇的優良傳統,更將這個表演形式的藝術水準提升,從早期的《艾納尼》、《馬克白》,到巔峰期《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假面舞會》、《命運之力》、《唐卡羅》、《阿伊達》,晚期的《奧泰羅》、《法斯塔夫》,錯過哪一齣都會是樂迷的遺憾。

  3. 【創作背景】指環四部曲創作於1843-1868年間,華格納根據十三世紀德國最偉大的文學經典「尼布龍根之歌」、敘述日耳曼英雄與傳奇的「愛達」(Edda)、在加上北歐神話等素材,自己融合改寫的「指環」,包辦編劇、作詞、譜曲,花費二十六年才完成。 與當前最熱門的電影「魔戒」有某種程度的吻合相契,故事包括神界、人界、侏儒、巨人、精靈等不同世界的角色,全劇角色眾多複雜,如再加上劇中人彼此間的情愛、親屬關係,的確不易入門。 因此管絃選曲成為熟悉全劇,以及理解華格納綿密且充滿變化的「主導動機」的重要入門磚。 「指環」在拜魯特劇院的表現形式必須連演四夜,「萊茵的黃金」稱為序篇,「女武神」為第一部、「齊格菲」為第二部、「諸神的黃昏」為第三部。

  4. 過去「CD Hi」雜誌曾經票選「誰是最偉大的鋼琴家」,以台灣聽眾與樂評的觀點檢測鋼琴大師的「民意」。. Philips 唱片公司更是大手筆,計畫以一年的時間,發行七十位(組)鋼琴家的一百套唱片(共二百張 CD)。. 看來公元二千年到來之前,針對二十世紀的 ...

  5. 樂劇是歌劇的樣式之一種,是德語所謂的 Musikdrama。 這是 華格納所提倡的整體藝術作品,其中把音樂、文學、舞蹈、造形設計等藝術統合在一起表現出來。 樂劇不像向來的歌劇架構只把好多首詠嘆調連接在一起,而是音樂在整個一幕或一場景中連續不斷的「無限旋律」為基礎,還使用具有近似語言表現力的「主導動機」。 華格納對於從前的歌劇那種每次唱完一首詠嘆調就有觀眾拍手叫好,以致音樂演奏與戲劇進行被中斷的形式很不以為然,乃特別創作在一幕或一場景中不會中斷的樂劇形式,因而使觀眾的掌聲只能在一整幕或場景結束時,才能插入。 「主導動機」在華格納之前就有人用過。

  6. 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創世紀」與孟德爾頌的「以利亞」,三首作品並稱為古典音樂史上的三大神劇。. 神劇,它跟歌劇有啥不同?. 基本上兩者都是有劇情、著重演唱融入管絃樂的作品。. 但是神劇的故事多以聖經故事為藍本,或者歌頌上帝為主,劇情 ...

  7. L. Rieger為首的保守派,有相當激烈的理念之爭。 當時保守派的知名樂評家為Frantisek Pivoda,而前衛派的則是Otakar Hostinsky,前者譏諷史麥塔納的歌劇「達里伯」一無是處,但後者卻提出180的論點,慷慨地稱史麥塔納為「捷克音樂之父」。 無法置身論戰風暴之外的他,的確引來不少困擾。 雖然如此他依然戮力寫作國民歌劇,1966年接掌布拉格國民歌劇院指揮更讓他佔了職務之便,可以實踐歌劇的創作理念,他一生共寫有以下九部歌劇: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1863)、交易新娘(1864)、達里伯(1867)、黎布瑟(1868-1872)、兩寡婦(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牆(1882)、中提琴(1884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