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5日 · 使用「住得易」申請6步驟. (1)進入 「住得易」網站. (2)填寫基本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及身分證號碼等,並選擇3個申請項目【 過渡性房屋名單 】 (3)手機會收到一次性密碼短訊. (4)在平台輸入一次性密碼. (5)成功遞交申請後,手機會即時收到附申請編號的短訊. (6)一個月內獲通知首選項目是否成功申請. 除了上述網上申請方法,市民亦可從房屋局網站取得「 中央通用申請表格 」,填寫資料後上載至「住得易」平台遞交,或透過郵寄、電郵和傳真遞交表格。 申請者可憑申請編號,日後經「住得易」查詢申請進度和結果。 新聞公報: bit.ly/3LBRDIu. 相關字詞﹕. 房屋局今(25日)推出過渡性房屋中央統一平台「住得易」,方便市民網上申請入住過渡性房屋。

  2. 2020年12月26日 · 明報即時新聞.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今(26日)發表網誌表示,首個工廠大廈改建為過渡性房屋項目(觀塘大偉工業大廈),已於平安夜(24日)獲批出6150萬元撥款,初步估計可改建成116個單位,可住約370人,預計明年中動工,並於2022年首季入伙,以協助更多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透過相宜的租金,獲良好的居住環境。

  3. 2024年4月11日 · 【明報專訊】市建局港人首置項目「煥然懿居第三座」(煥然懿居二期)最終賣剩87個兩及三單位,佔總數33.5%,一房單位全數售出。 市建局分析發現,86%買家屬於40歲或以下。 買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決定購買單位的因素依序為:位置、定價、單位面積、單位間隔和會所設施。 市建局執行董事區俊豪稱,相信項目有助希望改善生活質素但未能負擔私人樓盤的夾心家庭置業。 市建局表示,今次購買項目的173名買家中,有6%為18至25歲、32%為26至30歲、35%為31至35歲、13%為36至40歲,即40歲或以下的佔總數86%。 區俊豪指出,這些年輕人大多工作約10年以上,或剛出來工作,相信他們都希望有置業機會。 市建局收回164份買家問卷回應,結果顯示近140名買家認為「位置」是決定購買單位與否的主因。

  4. 2021年11月1日 · 何子煜優化過渡性房屋 解劏房戶燃眉之急. 【明報文章】早前,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提到,要在2049年或更早,即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的時間或之前,香港必須「告別劏房」。. 這是政府首次為解決劏房問題定下明確的死線,確實令人期待。. 而 ...

  5. 2021年11月30日 · 即時文摘. 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 過渡性房屋有功可邀? (文:阮穎嫻) (09:00) 圖2之1. 近來香港實行過渡性房屋政策2023年底將有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應提供方法有舊樓翻新在短期閒置土地上以組合屋貨櫃屋/積木屋方式興建過渡性房屋及將受肺炎影響失去旅客的酒店及賓館轉做社福目的等。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到處大大聲宣揚這個「政績」,但過渡性房屋政策本身存在問題,以下主要針對閒置土地的使用,說說如何從過渡性房屋的成功看出政府供應房屋的低效。 過渡性房屋非最優方案. 過渡性房屋的目標,是為正長期輪候公屋或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提供有租約年期限制的可負擔及過渡性社會房屋,以改善生活質素。

  6. 2021年6月21日 · 美國次按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正好體現房屋-金融反饋循環」。 樓價和按揭貸款相對於收入不斷攀升,造就房屋財富的假象。 抵押資產導致家庭或商業按揭遠超生產業務,導致宏觀經濟無法良性發展。 近年危機過後,所謂「宏觀審慎」措施,如量化寬鬆、繼續減少資助、設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只加劇「房屋-金融反饋循環」,令房屋繼續走上金融化、證券化的不歸路。 樓價高漲根本原因,非供應短缺,是過度的投機需求。 政客不願着手處理需求,皆因銀行業健康程度與樓價交織緊密,而且先進經濟體主流選民都是業主,政府干預因此遲疑不決。 作者在銀行信貸、資產佔有權(包括建立土地公有制)、向地主收地價稅,及刺激生產產業的經濟重整等方面,提出不少政策改革建議。

  7. 2024年4月26日 · 上 / 下一篇新聞.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成部分公屋單位,於2023/24年開始的5年,有約12 000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 房屋局長何永賢今日 (26日)透露,青衣長青邨及屯門業旺邨2147個單位提早在今年第一季完成工程,待驗樓和發出「入伙紙」後,便可安排交鎖匙給已配樓的居民入伙。

  1. 相關搜尋

    房時爀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