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5日 · 2023-08-15. 分享本文. 麥肯錫公司(McKinsey)於上月發布《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3》2023 科技趨勢展望報告,點出 15 個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 這 15 個趨勢可分成五個更廣泛的類別:人工智慧革命、構建數位未來、計算和連接的前沿、尖端工程技術和可持續發展。 人工智慧革命. 這一類別包括:生成式 AI、應用型人工智慧及工業化機器學習等重要趨勢。 其中,生成型人工智慧標誌著人工智慧的一個轉捩點。 與以往的人工智慧不同,生成式 AI 可以根據從類似非結構化資料格式中學到的資訊,生成新的非結構化內容,如文本、音訊、視頻、圖像、代碼、類比甚至蛋白質序列或消費者旅程。 而且,其核心技術—基礎模型,可以適應各種任務。

  2. 2015年2月4日 · 當時他在英國倫敦的一個機場任無線電高級通訊員。 機場要求他提出一個簡單明瞭的字,給所有機師及地勤工作人員在緊急時求救。 當時機場的飛機多數來往法國巴黎,故此他提出法文「Venez m’aider.」的「m’aider」,並改為音近的英文單詞「Mayday」。 據《 警醒 》整理,在無線電發明前,18 世紀船員開始運用「打旗語」來求救;到了 19 世紀 40 年代,通訊科技突飛猛進。 塞繆爾·莫爾斯(摩斯)發明了莫爾斯電碼 ( 摩斯密碼),電報員可以用發報機將信息透過電線傳給對方。 20 世紀初 Mayday 公定為國際求救訊號. 到了 20 世紀的 20,30 年代,很多人開始用無線電來跟對方談話。

    • 僅有目標是不夠的
    • 使命:重點是足夠清晰,足夠單純
    • 描繪你的目標,你就是「意義塑造師」
    • 為什麼「目標感」讓人反感?
    • 祖克柏的使命感

    Facebook 創始人祖克柏,在給哈佛大學2017屆畢業生做了畢業演講中,講到一個他最喜歡的故事: 約翰·F·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於是他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看門人回答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往月球。」 祖克柏以「目標感」為這次演講的主題,他認為:「光你自己有使命是不夠的,你必須為身邊的人創造使命感。」(But it’s not enough to have purpose yourself. You have to create a sense of purpose for others. 很多人覺得,「為身邊的人創造目標感」是企業管理者的事,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很多人在職場兩三年後,就具備了影響他人的能力,甚至有些人天生就是去影...

    目標不等於使命,職場中大部分人是沒有「使命」的。 你今天的目標是完成一個PPT,但做到一半時,發現有很多數據還有待確認,你開始懷疑自己今天是否能完成這個目標,並盤算是不是把這一部分含糊過去,這叫有目標,而非使命。 你在聚會中看到一個讓你心動的女生,你想主動跟她搭訕,但接下來你並不確定想幹什麼,你覺得能上床也行,能留個號碼也行,反正走一步算一步吧,這也叫有目標,而非使命。 你提出了一個技術思路,並得到了團隊成員的認可,但在執行中,為了讓能力稍差的團隊成員跟上項目節奏,你降低了其中的一些標準,這同樣是沒有「目標感」的行為。 使命感(A sense of purpose)的核心,不是「目標」,而是「感」。就是經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能以此為行動指引。 為什麼說大部分人都缺乏使命感呢?因為...

    香港或英國的律政劇里,法官總是頂著一頭怪異的假髮,為什麼?其實它的目的就是讓你一眼就看出這是假髮,以塑造一種非人化的感覺。因為法官操縱了生殺大權,必須要創造出與普通人的距離感,人們才能對他足夠信任、足夠畏懼。 這就是法官通過一頂假髮描繪的使命感——代表一種神聖的力量。 大部分人目標感弱的另一個原因是「生活缺乏意義」,因為真實的生活本身並沒有明確的意義,所以有一句話叫:「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這輩子就過去了。」 但人又是極度追求生活意義的物種,哪怕是一個非常虛幻的意義。 「屢戰屢敗」,這四個字沒有什麼意義;「屢敗屢戰」,這就是個勵志故事。故事就是在普通事件上,賦加了特定的人生意義。我們愛看故事,因為我們需要別人賦予自己生活的意義。 為什麼馬雲要把公司搞出金庸小說的感覺?為什麼很...

    有一次,我在一家商場收銀台結帳,隊伍很長,好容易要輪到我了,偏偏前面的那位女士結完賬後,如老僧入定一般,開始精心梳理自己的物品: 仔細核對收據,把硬幣放進零錢袋,把信用卡放回證件包,再將兩個小包和收據塞進皮包,再檢查一遍包,再檢查一遍櫃台……,完全不在乎身後還一列排隊的人。 很明顯,這是一個很堅持目標的人,她的心裡只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她有強大的氣場,好像天生就有這權力,讓我敢怒不言敢。 但可以肯定,她在日常交往中很可能不太受歡迎,就像大部分目標感很強的人一樣。 他們的目標感給了自己巨大的行動力,卻讓周圍不想有目標的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我的一位朋友在上司提升他作部門經理後,卻提出了辭職,就因為總經理是個目標感很強的人,給人的壓力太大,以前有部門經理作為緩衝,現在自己頂上了這個位置,這種心理...

    扎克伯格在演講中說,他創辦 Facebook 的使命感,並不是創造一家偉大的公司。所以,當所有人都想買下這家公司時,他拒絕了。他說這是 Facebook 最艱難的時刻,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當時的管理層幾乎都走了,顧問們告訴他,如果他不同意,會後悔一輩子。 他也懷疑自己的決定:「我在想是不是我錯了,一個22歲的小孩,都不知道世界是怎麼運轉的。」 正我們後來知道的,他還是拒絕了,因為他的使命是:連接更多的人。 (本文經 職場心理類「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 授權轉載,並同意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扎克伯格:有目標感的人,天生具有影響力,哪怕你是一個新人 〉Photo credit: jdlasica via Visual Hunt / ...

  3. 2021年11月10日 · 2021-11-10.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在開會或進行討論時,我們時常透過自己的主觀判斷去理解事態發展。 然而有時候會導致開會效率不彰,或是成員彼此各執己見的狀況。 我們該怎麼打破這種局面呢? 本書作者為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是創意思考領域的重要權威,在國際上備受尊崇。 1967年,狄波諾出版《水平思考法》(The Use of Lateral Thinking)一書,一開始是為了彌補垂直思考的缺點,如今已成為創意思考的代名詞,被廣泛使用。 「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一詞還被收錄在《牛津英文辭典》中,意為:「嘗試以非傳統或看似不合邏輯的方法解決問題」。

  4. 2015年10月27日 · 掌握人生主導權的 10 大自主法則. 1. 你有權堅持自己的行為、想法和情感,並對產生的一切後果負責。. 2. 堅持你要做的,不必解釋。. 3. 就算你幫不了別人,也不必內疚。. 4. 你有權改變想法。.

  5. 2022年9月8日 · 如果你每週只有看一本書的時間,讓〈全新一本〉幫你找到必看的那一本!. 堅持信念很重要,但懂得適時去懷疑自己所相信的事,進而做出改變,更能帶來成長!. 以下內容出自博客來 Top1 暢銷書《逆思維》,由華頓商學院教授 亞當格蘭特 從黑莓機和 ...

  6. 2024年2月19日 · 如果靈感能夠常常降臨就好了,但是這件事相當不容易啊。 當你遇到這樣的瓶頸時,建議你不妨使用鮑伯‧伊瓦爾(Bob Eberle)所提出的創意思考法則SCAMPER奔馳法來動動腦,或許能想出好點子。 這個思考法是修改了艾力克斯‧奧斯本(Alex Osborn)所提倡的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提出以下七個激發靈感的重點: 假設現在要開發新的運動飲料商品,請試著利用這個思考法則想出新點子。 1.代替:嘗試以其他物品代替. 這項要點在於如果替換了人、時間、地點、方法、形狀或品質等,產品會變成什麼樣子? 最近市面上就出現許多大尺寸寶特瓶裝的運動飲料。 2.統合:嘗試結合兩個以上的物品. 此項要點指的是,產品能不能有其他的組合方式? 以及組合後能否創造出相輔相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