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傅聰就是傅雷的長子以其對蕭邦德彪西和莫扎特的細膩詮釋而聞名被稱為鋼琴詩人」。 他們父子之間來往的書信影響了一代中國人,而他終其一生都漂泊在異國他鄉。 被譽為「鋼琴詩人」的華裔鋼琴家傅聰因感染 新冠肺炎 於2020年12月28日在英國倫敦病逝,享壽86歲。 波蘭蕭邦協會29日在官網說,傅聰過世,意味「蕭邦傳統中極為重要的一頁闔上了」。 當世界各國的人們緬懷着這位藝術家的時候,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卻也有人抓住了傅聰赴英國的選擇,批他為「叛徒」。 1934年3月10日,傅聰出生於中國 上海 。 人如其名,傅聰自幼就十分聰明。 一開始父親傅雷並沒有打算讓兒子學鋼琴,本來想讓他學畫畫。 因為當時著名的畫家黃賓虹、劉海粟都是他們家的常客,應該說傅聰學畫畫的資源已經不能更好了。

  2. 2020年4月30日 · 索贊尼辛精采言論:. 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總盯着過去,你會瞎掉一隻眼;然而忘掉歷史,你會雙目失明。. 苦難有多深,人類的榮耀就 ...

  3. 2018年8月25日 · 首次被翻譯成英文出版的、 季羨林 所着《 牛棚雜憶 》,則是文革回憶錄中的翹楚。. 書中的故事大多發生在「牛棚」——一種文革時期的產物,在當時非常普遍,全國各大城市均有使用,用來作為各種「壞分子」、「反革命」等等「犯人」的臨時關押中心 ...

  4. 2015年2月14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15-02-14 訊】 作者: 楊繼繩. 默認. 文革,這是一場毛澤東、造反派、官僚集團之間的三角遊戲,這場遊戲的結局是:勝利者是官僚集團,失敗者是毛澤東,承受失敗後果的是造反派。 不幸的是,文革的最後勝利者還是官僚集團。 官僚集團掌握着文革責任的追究權、改革開放的主導權和改革成果的分配權。 第一,摧毀了官方長期塑造的共產黨和官員的美好形象;第二,摧毀了長期灌輸的意識形態。 第三,「以階級鬥爭為綱」這把殘酷的屠刀在文革中罪惡昭彰。 第四,「無法無天」的「群眾專政」不僅傷害了普通百姓,也傷害到高層官僚。 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5. 2021年2月8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1-02-08 訊】 默認. 導讀: 蘇聯 的政治笑話大多是諷刺蘇共的政治統治,從 斯大林 時期開始,就層出不窮地湧現。 蘇共歷屆領導人如斯大林、 赫魯曉夫 、勃列日涅、安德羅波夫、 戈爾巴喬夫 都成為了笑話中的主角,蘇聯人藉此諷刺蘇共和領導人,以發泄不滿的情緒。 內容豐富的政治笑話. 蘇聯笑話的一大特點是什麼都能扯到政治上。 專門研究各國笑話的英國學者克里斯蒂·戴維斯曾指出,在其他國家,所謂的政治笑話往往只是以政治內容作為引子,最後的笑點多以性、種族、酒鬼、丈母娘、鄉下人、跨文化比較等傳統題材為主;蘇聯笑話卻與之相反,開頭處往往還是傳統題材,結尾的「神轉折」卻總能拉回到政治上來。 可以說,蘇聯的政治笑話往往折射的是蘇聯真實、冷酷、無情、讓人窒息的社會現實。

  6. 2021年1月14日 · 【阿波羅新聞網 2021-01-14 訊】 默認. 辛棄疾(1140年-1207年), 南宋 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 蘇軾 合稱「蘇辛」,與 李清照 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1.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 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

  7. 2021年9月17日 · 胡耀邦1977年12月任中共組織部長,組織和領導了中共歷史上最大的平反冤案、落實政策問題,涉及高達三百多萬人。 其着手平反的第一大案,就是 薄一波 等「61人叛徒集團案」。 1980年2月25日,胡耀邦簽發《關於為所謂「習仲勛反黨集團」平反的通知》,習仲勛被徹底平反。 有評論說,薄一波從階下囚變成中共權貴人物,最大的恩人就是胡耀邦,僅從對待胡耀邦事情上來看,薄一波是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之人,而習仲勛則是知恩圖報。 1987年元月,薄一波代表元老主持中央黨組織生活會,對胡耀邦逼宮。 薄在會上當眾斥責、辱罵胡耀邦三四個小時,還歸納了其「六大罪狀」。 當時,只有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支持胡耀邦,斥責薄一波、彭真、王震等人,是用文革手法逼宮,他認為生活會討論黨的總書記的去留問題,是違反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