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29日 · 1.首先會造成的是 高通脹 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國目前入口了更多的高價外國貨品。 2.第二個影響最大的是 利率 。 3.他憂慮美元一旦崩潰,美國便會再現上世紀70年代的 滯脹危機 。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 至於美元危機何時到來,羅奇沒有給出確實的時間表,認為可能是明年或是兩年後,或可能更久,不過,他屢次強調美元崩潰已屬無可避免,投資者亦不能忽視這個危機。 【瀏覽全文: 大行齊合奏 美元入熊市 (附作者投資策略建議)】 撰文 : 尹滿華 香港金融資產交易集團投資總監. 欄名 : 理財學堂.

  2. 2024年4月15日 · 強積金是港人退休儲蓄重要一環,涉數十年投資,基金長期表現自然是關鍵。 本文羅列「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20隻強積金基金近1年、3年、5年和10年的回報。 就以最新的2024年3月數據作分析,研究若使用滙豐,哪些基金可以取得較佳回報。 2024年第一季表現重點如下: 兩者美股基金近1年回報強勁,大賺逾26%,智優逸美股指數長線跑贏同行; 兩者歐股基金近1年回報亦不俗,賺逾11%,智優逸歐股指數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環球股票基金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懶人基金」表現排名長期較佳。 數據來源: 積金評級. 滙豐強積金智選回報表現 . 點擊圖片放大. 要留意的是本文引用的回報率僅為歷史數據,不代表、不保證未來表現,而3年、5年及10年的數據,皆為每年平均回報率。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3. 2024年5月8日 · 威爾言論的兩個訊號. 「下一次政策利率調整不太可能是加息」,筆者認為這句話為市場帶來兩個訊號。 第一,美聯儲對近日通脹回落進度有一定憂慮。 當局表示通脹近數月缺乏進一步進展,並重申在通脹持續回落至2%目標之前不適合減息。 第二,美國現時處於限制性水平的高利率已對經濟有一定影響。 暫時而言,對抗通脹的所謂「藥力」已經足夠,並未需要加大「藥力」。 但面對通脹強韌,筆者預期美聯儲的高利率仍要維持一段時間。 若通脹回落進度不如預期,不排除6月美聯儲官員便會調整利率點陣圖,今年底前的減幅或小於3月預估的75基點。 短年期債券表現較好 企業債優於國債.

  4. 2023年6月28日 ·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近日以95歲高齡離世。 Markowitz的研究顛覆了傳統的選股思維,在華爾街掀起一場革命,他亦和提出.

  5. 2023年12月15日 ·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 及 財資研究主任李斯雅 表示,鮑威爾一反長期以來步步為營的態度,強調經濟增長現已「大幅」放緩、「通脹在過去一年已舒緩」,甚至提及聯儲局成員正在會議上討論減息的時機。 因此,他們將儲局的首肯解讀為一段將帶來後續的減息的前奏 ,並相信 初夏將首次減息 。 不過,證券集團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王茂宇 及 宏觀研究部負責人王勝 指出,明年第四季前美通脹將迎來大幅回落,構成鮑威爾轉鴿主因,但最新數據仍不支持短期內開啟降息。 他們提到,在核心通脹貢獻結構中,耐用品貢獻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車輛通脹回升)。 種種變化結構指向美國超級核心通脹仍然堅挺,短期可能並不支持聯儲局在明年3月即開始減息,更遑論全球油價在供需仍偏緊下有上行風險。

  6. 2023年10月9日 · 《ET財智TALK》 逢周一晚上於《香港經濟日報》App及網站播出,主持顧芷筠(Debby)每集邀請不同嘉賓,解讀財經市場最新形勢,為投資策略作最佳部署。 責任編輯:葉淼.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 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ET財智Talk.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負利率 沽出 見底 見頂 現金為王 低吸 長揸 上升通道 佛羅里達 減肥. 環球債息上升、美元強勢,觸發風險資產回調;美股3大指數自上季高位回落7%至9%不等,息口敏感的科技股回調幅度顯著。 市場關注美國高息維持更長時間會否導致經濟急速放緩,引發資產市場震盪。 《ET財智TALK.

  7. 2023年8月20日 · 根據韋萊韜悅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福利趨勢調查,有38%受訪僱員表示優先重視退休計劃或長期財務福利。 William認為,結果反映僱主進行額外的自願性供款,能夠切合僱員對企業福利的期望,相信有效成為「搶人才、留人才」的工具之一。 「因為這是僱主進行供款,而不是僱員的薪金收入,所以並不需要繳稅,對他們來說感覺上更抵! 」William引述該行一份非公開報告指出,有60%受訪僱主考慮進行自願性供款,在強制供款5%之上額外供款2.5%至5%(即合共為僱員供款7.5%至10%),實際情況視乎行業有所不同。 「儘管(僱主進行自願性供款)多數發生在金融行業,但其實各行各業也有此趨勢。 若果行業之中有大規模的龍頭集團(願意採用),相信推進的速度就會較快。 」William說。 長期零息致大眾忽略通脹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