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 1995 年實地採訪時裝周開始,《明周》一直為讀者帶來具深度的文章,探討時尚設計的美學。. 更多時尚資訊. 明周逢星期五出版,每周網羅娛樂新聞、時尚名人、深度訪談、生活文化、藝術設計、社會專題等豐富內容。.

  2. 明周娛樂是香港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娛樂及資訊雜誌,為你帶來最新最熱的本地及國際藝文動態,包括音樂、電影、戲劇、書評、藝術、設計等。你可以在這裡欣賞到曾廣智的東西文化碰撞作品,聽到河國榮的廣東歌故事,了解菊梓喬的得獎心情,以及其他精彩的專欄和影片。快來明周

  3. 2017年9月7日 · 市建局獲城規會批准的規劃藍圖,觀塘重建計劃分成五個區域進行,今次修改規劃主要涉及第四、五發展區。 鵝蛋地標、綠化梯級同消失 翻查2009年,市建局獲城規會批准的規劃藍圖,觀塘重建計劃分成五個區域進行,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的「東九都會」為主題,強調綠化與建築結合,以 ...

    • 來貨多公司清盤貨品 不乏新淨「靚嘢」
    • 難忘ua院線結業 菲林變垃圾
    • 下一代無人接手 計劃兩年後退休
    • 夜冷店之寶「估你唔到」 深得街坊喜愛

    聯盈夜冷由區遠明的父親創立,從前設於九龍城木屋區,其後搬到深水埗經營超過四十年,可說是夜冷店的老字號。店面不大,林林總總的貨物堆滿貨架,消毒濕紙巾等日常用品旁,放着銀光閃閃的首飾;堆放了文具雜貨的貨架對面,陳列着酷似古玩的擺件,在市井味中隱隱滲出一點不平凡。區遠明提起大眾對夜冷店的印象,帶點不忿,「人們覺得夜冷就是賣二手嘢、舊嘢、平嘢。」這些刻板印象,讓他不忿。有見及此,區遠明的卡片上,也不把公司稱作夜冷,而是註冊成有限公司。仔細一看,店外的招牌上大字寫着聯盈公司,旁邊的細字才寫着「專營夜冷拍賣」,似乎訴說着這家夜冷店的不凡。店舖主力賣的,是會計師樓清盤貨品,或從政府破產管理處拍賣而來的貨品,不接收來歷不名的街貨。 夜冷店等同「污糟邋遢」,也許在昔日還說得通,隨着人們對品質的要求提高,如今已...

    經營夜冷店多年,區遠明一直目睹各類公司倒閉,但他形容,結業潮不獨是這兩年才因疫情衍生,自言早已「見慣見熟,見到麻木。」「酒樓和餐廳幾乎每個月都有一間結業。」他憶述,寫字樓裝潢完成,設施齊備,卻未能開業,遺下一室全新設備。上市公司清盤,也是等閒事。二○○七年起,港交所向上市公司送贈記念品,第一代的紀念品是琉璃馬擺件,第二代則是水晶金箔牛。這些華美的擺設,最後也成為了夜冷店的商品。 疫情經久未散,他也發現市道起變化。「沒有疫情的話,公司通常捱到年尾,過完年才執,現在則是不能預計。」然而,去年三月,扎根香港近四十年的UA院線結業,連見慣風浪的他也感驚訝。「要銷毀的菲林加加埋埋有六十板,三呎高,好像磚頭般重。」不論是曾經交織出夢幻光影的菲林,還是影星的親筆簽名海報,最終還是敵不過現實,淪為垃圾。

    就連他自己的店,在深水埗四十年,也見證區內變遷,「老店執一間少一間。」要數附近有哪家店比聯盈更古舊,他也說不出來。時代更迭,他早已看化,以前哥哥和他一起守護着父親留下來的家業,但兩年前,兄長也決定退休,「我過兩年都退休。」區生輕描淡寫,笑說他的下一代不會接手家業。 回想昔日,早在十三、十四歲時,他已在父親的店內幫手,甚至「打骰」。現在輪到兒子來幫他,某次要求當時十六歲的兒子到要清盤的寫字樓搬貨,負責搬運較重的十四吋CRT顯示器,兒子搬了十來部便喊累,「啲𡃁仔邊靠得住」,說時他笑得開懷。

    店內貨品眾多,但歷年來已看遍各種珍寶的區遠明卻覺得不外如是,「好多都是絕版貨,冇乜特別。」要說最特別的精品,就是在貴州茅台取得巴拿馬國際金獎一百周年推出的限量紀念酒,每埕印有獨一無二的編號。當年,他從一位內地商人手中得到這一埕酒,價值六位數。「有錢也買不到,曾由十多萬炒到三十多萬,現在又跌回廿萬,是一種身份象徵。」 那麼,擱在收銀台旁邊,這標價逾二十三萬元的茅台酒,可算是鎮店之寶?區遠明笑着搖頭,指店內寶物欠奉,但有一樣東西他較珍視,「最歷久不衰的是茶」。放在大門當眼處的一排普洱茶餅,每餅由百來元到五百元不等,向來深得老街坊喜愛。茶餅不是「夜冷貨」,每款也是由他親自試味後才入貨,為的只是讓街坊泡一盞好茶。夜冷店的況味,也許亦正如茶葉般泛着淡淡清香,餘味回甘。

  4. 2022年2月25日 · Art Kombucha. 近年Kombucha產品的新趨勢之一,正是酒精含量的提升。. 在Citysuper有售的 ArtKombucha ($45 / 473毫升),是少數本地市場有售的Kombucha酒精產品,因有5%的酒精濃度,被安置於與啤酒毗鄰的貨架上。. 遠在他方的創辦人Ivan Marenco回覆電郵時認為,自家產品比 ...

  5. 2017年10月26日 · 26.10.2017. 彭麗芳. 李浩賢 、部份網上圖片. 港是一個樓宇密集的都市,試幻想,只要每一棟樓宇變得更環保,將可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減低對下一代承受的環境代價。 曾幾何時,香港在亞洲綠色建築發展上獲得多個第一,包括1996年推出綠色建築標準HK-Beam,成為第一個亞洲城市推出綠建標準;1996/97年香港落成綠色屋村茵怡花園,環保創新程度傲視同儕。 可惜,經歷多屆政府「闊佬懶理」,政策欠奉之後,已慘被新加坡後來居上,去年「世界綠色建築趨勢」報告指出新加坡是綠色建築水平最高的國家,有97%受訪者表示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參與綠色建築建設。 本文將從政策力度、綠建數量與滲透率三方面比較之下,新加坡明顯跑贏幾條街。 一、綠色建築數量. 港有九成建築物是既有建築,如何變綠令人頭痛。

  6. 2018年11月27日 · 莫旭秋對這張用了超過三十年仍不變形的沙發讚不絕口,他說現在有錢也買不到這種堅固的沙發。 有「書生歌手」之稱的莫旭秋家住中半山,千四呎的物業於五年多前以千六萬購入,將三房單位重新裝修,改為兩房單位,一屋花梨木傢俬,大大小小的盆栽、畫作和擺設點綴,滿有文人雅士的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