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5日 · 出版: 2018-01-05 17:06 更新:2018-01-05 17:07. 唐娜·哈拉維(Donna Haraway)在《伯格宣言》寫道:「我們的時代,一個神話般的時代,我們都是妄想物/嵌合體,機器和有機體的理論化與組裝/杜撰的混種;簡言之,我們是伯格。 伯格是我們的存有論,它給予我們,我們的政治。 因應女性主義的困境,即由於一味鼓吹身份政治而造成認同的分裂(「女性主義者(更別提所有女人)之中沿著每個可能斷層發生的痛苦分裂」),哈拉維不惜以「帶著虔誠的褻瀆」重構神話,詭辯,又或者諷喻的夢,以「親緣性」、「結盟」而非「認同」作為策略,試圖「為集成電路中的女人打造一個共同語言」,而其中的核心意象就是伯格。

    • 誰是賽日・甘斯柏格?
    • 「我愛你⋯我也不愛你」
    • 點擊欣賞更多甘斯柏格與珍・寶金的相片
    • 是一個音樂天才,也是詩人

    甘斯柏格出生在巴黎,原名 Lucien Ginsburg。他嫌 Lucien 這個名字太小家子氣,像個髮廊小哥,所以在1958年進軍樂壇的時候把名字改作 Serge Gainsbourg,順便向他景仰的十八世紀英國畫家 Gainsborough 致敬。從他的長相中我們不難判斷,他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巴黎人。他來自一個俄羅斯猶太家庭,父母在十月革命爆發的時候逃來了巴黎。甘斯柏格的父親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和古典鋼琴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古典藝術熏陶和訓練。他早年熱愛繪畫,也顯露出天分,所以考入巴黎美術學院。但最後因為害怕過上畫家「波西米亞式(吃了上一餐就沒有下一餐)的生活」,他放棄了這條道路。 為了謀生,他步父親的後塵,在左岸的酒吧和夜總會彈鋼琴,並且開始嘗試寫歌。1958年,甘斯柏格三十歲的...

    真正讓甘斯柏格聲名大噪——美名也好,臭名也罷——的是1969年他和當時認識不久的戀人珍.寶金共同錄製的《Je t'aime... moi non plus》(意思是「我愛你⋯我也不愛你」,據說靈感來自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一句話:畢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畢加索是天才,我也是。畢加索是共產主義者,我也不是。)這首歌由頭到尾就是甘斯柏格和珍・寶金床笫之間的對話,還夾雜著大量的嬌喘呻吟聲,尺度之大即使放在今天也會令聽者臉紅心跳,何況是四十年前?果不其然,梵蒂岡教會很快對它下達禁令,英國廣播電台也緊隨其後禁播了這首歌。但越是被禁止,就越是撩人,《Je t'aime... moi non plus》毫無懸念地登上了當年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榜首。直到今天,它也許仍是甘斯柏格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儘管這顯然不是他...

    然而他們終究還是分道揚鑣了,不是敗給了時間,而是敗給了酒精。甘斯柏格日夜酗酒,珍的耐性終於被他借著酒興發作的壞脾氣消耗殆盡。1980年的某天晚上,珍領著兩個女兒奪門而出。一間沒有了女孩兒的嬉笑聲的房子也就沒有了靈魂,甘斯柏格被留在了,或者決意永遠地留在了他的孤獨裏,為了緬懷某種失落的東西。他之後也結識了新的戀人 Bamboo,但從沒邀請她搬來一起生活。

    平心而論,甘斯柏格長得並不好看,耳朵和鼻子都大了一號(回應外界對他外貌的攻擊,他自我調侃道:醜陋有一點勝過了美貌,它不會隨時間消逝),可是,他交往過的女友個個都是女神級的,拜倒在他牛仔褲下的美女更是如過江之鯽。除了他撩妹功夫了得之外,這當然也離不開他的才華。 他對於各種曲風游刃有餘的駕馭,他在歌詞中灌注的思考與詩意,在法語流行音樂史上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音樂生涯跨越五十年代的爵士/香頌,六十年代的 YE-YE 風/加勒比海風,七十年代的 CONCEPT/搖滾,以及八十年代的雷鬼音樂(十分「臭名昭著」地,他曾找來雷鬼之神鮑勃・馬利(Bob Marley)合作,改編了一首雷鬼版的《馬賽曲》)。他還將古典音樂融入自己的創作,蕭邦的旋律不時出現,在《Lemon Incest》和《Jane ...

  2. 2022年2月1日 · 電影. 情人30周年│梁家輝從影以來最大尺度演出 與未成年少女激情纏綿. 撰文:王誦賢. 出版: 2022-02-01 20:30 更新:2023-04-18 18:21. 35. 由凱撒電影獎最佳導演Jean-Jacques Annaud執導,梁家輝及Jane March主演的《情人》(The Lover或L'amant)在1992年上映時引起極大爭議,戲中有大量全裸戲份,更有大尺度的床戲,當時還傳出性愛戲是「真槍實彈」,讓女主角逃到法國,遠離電影所帶來的紛擾。 由梁家輝及Jane March主演的《情人》改編自法國作家Marguerite Duras同名小說。 (《情人》劇照)

  3. 2018年1月10日 · 引子. 九十年代網絡通訊科技高速發展,博女性主義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思想流派。 受數碼網絡技術啟發,當時的女性主義者設想從「0」 與「1」編造的數碼領域中得到力量,消除建基於生物決定論的性別歧視,為個體存在建立一種全新的形式。 當時的女性主義者相信,科技將會為成為性別解放的同謀者。 以下將回顧九十年代博女性主義的不同發展,探討在那個時間點上,是什麼推動了科技女性主義者(techno-feminist)的行動,各個理論間有何不同,並追問博女性主義在今時今日是否依然可以擔起解放的大旗,以及科技女性主義的理論是否能夠回應現代的挑戰。 先聲:哈拉維〈博女性主義宣言〉.

  4. 2017年7月6日 · 科幻小說的「鐵籠困境」,人類、賽柏格與後人類的幽暗未來. 撰文:董牧孜. 出版: 2017-07-06 16:58 更新:2017-07-06 17:06. 假如宇宙原則是一個不可抵抗的「冷酷方程式」,當人類集體面臨生存危機的時候,你會選擇丟掉人性而取得存活機會,抑或保持人性而直至 ...

  5. 2023年7月28日 · 香港將於8月3日隆重獻映。 幾位洗盡鉛華演平實的老年人,以長者的身份於大銀幕上談情說愛,甚至議論生死。 (《我愛你! 》劇照) 梁家輝、惠英紅及葉童是香港影壇重量級演員,演技早已獲得獎項嘉許認證。 《我愛你! 》集合了三大港星,更讓他們洗盡鉛華演平實的老年人,以長者的身份於大銀幕上談情說愛,甚至議論生死,打破市場視野聚焦「長者的愛」,填補華語電影在這一題材上的空白。 惠英紅欣賞戲中的黃昏,亦拍得非常投入︰「可能因為我們都到了角色的這個年齡,所以都很理解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和遭遇。 」(《我愛你! 》劇照) 影后惠英紅再次挑戰低下層的平凡單身孤獨婦女,不再是強勢的女人卻仍有倔強一面,是內斂而不敢追求愛情的高齡女性。

  6. 2022年3月28日 · 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電影︰ 《心之旋律》(CODA) 最佳導演: Jane Campion《犬山記》(The Power of the Dog) 最佳男主角: 韋史密夫《王者世家》(King Richard) 最佳女主角: 謝茜嘉謝茜婷《神聖電視台》(The Eyes of Tammy Faye) 最佳男配角: Troy Kotsur《心之旋律》(CODA) 最佳女配角: Ariana DeBose《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最佳原著劇本: Kenneth Branagh《Belfast》 最佳改編劇本: Sian Heder《心之旋律》(CODA) 最佳動畫片: 《奇幻魔法屋》(Encanto) 最佳動畫短片: 《The Windshield Wi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