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17日 · 核融合提供的電力和熱能,可以滿足各種能源需求,包括:為房屋供電、給電池充電、製造乾淨燃料、驅動化學過程,或其他工業用途。 根據 CFS ,由於氫的同位素是核融合的主要燃料,正確的技術發展有一天將可以使一杯水(即 H2O)產生足夠的融合反應,進而產生多達一個人一生所需消耗的能量程度。 據美國核融合協會 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的執行董事所述, 核融合的產生電力將直接適應現有的電網,因此電網無需進行重大升級 。 理想情況下,核融合能源一旦規模化,其成本最終將可與當前的電力成本相媲美。 但另一方面, 核融合一直面臨一個難纏的問題:利用目前的技術,核融合會吞噬其創造的所有能量來維持反應,而缺乏「淨能量」為其他設備提供動力 。

  2. 2020年1月22日 ·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翻開歷史課本反清復明的鄭成功總被冠上國姓爺」、「民族英雄稱號但他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沒注意過的面向透過研究員的考證認識這位傳奇性人物鄭成功如何在 300 年間不斷轉換形象,甚至到 21 世紀,演化成啤酒代言人? (責任編輯:黃梅茹) 正襟危坐的國姓爺 VS. 殺氣震懾的大魔王,呈現出視角截然不同的鄭成功。 首圖來源: 研之有物製圖 (左:wiki,右:©李隆杰_蓋亞文化提供)。 文/採訪編輯 劉芝吟. 圖/美術編輯 林洵安. 不住開山里,也知開山王. 一封登革熱警報,全臺秒變開山里。 開山里在臺南,但你知道開山一詞和誰有關嗎? 臺南開山里鄰近(郡王里)有一座延平郡王祠,過去曾為「開山廟」、「開山神社」,供奉鄭成功。

  3. 2017年2月8日 · 台灣史上第一次官方「解殖」行動. 對於一心想恢復大明正朔並深深受過南京國子監(編按2)華夷之辨(編按3)思想教育的森來說,台島行之有年的 「蠻夷文化」(尼德蘭文化)與原生文化(台灣南島文化),跟對大明發難的滿州韃子的文化風俗一樣,都是難以容忍的。 在那之後,全台第一座創建最早的新港教堂學校(1636 年)還有蕭壠神學院(1659 年),都於 1661 年後毀於明鄭之手 ── 這兩次教堂摧毀事件,象徵了福爾摩沙至此切斷與歐洲文化強烈連繫的臍帶。 此後西拉雅四大社(編按4)與周邊明所能觸及的行政地域(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等地的原住民,開始被進行強迫式的解殖 ── 去尼德蘭化。

  4. 2016年9月6日 · 因此,有別於清廷的嚴加禁止,家王朝對於羅教系統的宗教傳播採取寬鬆的政策,信眾們隨著鄭氏來台,羅教的神佛融合教義,慢慢地入並影響台灣人民的生活。

  5. 2024年4月22日 · 2024-04-22. 分享本文. 你敢相信居然有這麼一顆 CPU,雖然誕生於 48 年前,但直到現在依然擁有生產線嗎? 這就是傳說中的 Zilog Z80 微處理器,它曾被任天堂用於 Game Boy 遊戲掌機、執行經典遊戲《小精靈》的大型機台,甚至於被拿去參與軍事用途,並開枝散葉出現大量衍伸產品,成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 8 位元 CPU 之一。 工程師 Federico Faggin 在開發出 Intel 第一顆商用微處理器 Intel 4004 後,選擇離開 Intel 並創立了 Zilog。 1976 年 7 月,Zilog 推出與 Intel 8080 微處理器指令集相容的 Z80 ,並且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6. 2019年1月3日 · 《 說理I+II 》整理2500年歷久不衰的說服修辭法則,教你如何看清情境,靈活運用不同的說服工具,以找到兩方都覺得最佳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閔文) 文/美國知名修辭學者 Jay Heinrichs. 所有的論辯都可歸納為三個核心議題探討:責難(過去誰錯了)、價值(現在什麼是對)、選擇(未來該怎麼做), 亞里斯多德認為,若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著眼於未來選擇,才能找到共識,並解決問題。 控制言語的時間狀態. 修辭的三大基本議題皆涉及時態(tense)。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個人目標(你期望透過爭論得到什麼)和對方的目標(情緒、想法和行動)。 在開始進行論辯前,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辯論的議題是什麼?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所有論辯議題都可以歸納為三種: 責備(Blame)

  7. 2018年8月1日 · 台灣人才嚴重流失,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甚至自嘲「畢業即失業」,擔心在台灣工作只能領 22K,許多台灣人才紛紛往中國出走。 以會計的經理等級來看,中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平均薪資已落在 3 萬、4 萬人民幣,台灣頂多台幣 7 萬元,等於差了 2 倍多。 中國的就業市場有何吸引力讓台灣人才紛紛出走? (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 《遠見雜誌》8月號──三師西進建築師篇影片 截圖。 文/陳承璋. 台灣專業人才,面對廣大市場的吸力,「大陸」似乎已成為不能拒絕的選項。 不論是建築師、會計師、律師、機師、醫師、大學教師,近年來陸續爆發出走潮。 這些各自擁有專業的精英們離鄉背井工作,必然是為了打造更美好的將來。 但是異地工作的辛苦在於,外來者必須入當地的社會文化,否則無法適應也只能認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