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日 · 在臉書上分享. 鳴叫的Twitter. 台灣人壽培馨通訊處殷曉琪業務經理有高達6成的保單件數都是銷售醫療險而來她認為商業醫療險有3個重要性分別為轉嫁高品質醫療背後的成本因應平均不健康餘命延長以及維持生病期間的生活品質。 而隨著第六回生命表上線,醫療險保費很有可能會調漲,醫療險是無可取代的保障,趁年輕時購買依然是正確的觀念。 隨著醫療及科技的日新月異,用於提升患者醫療品質的新形態手術及治療方式不斷開發,但在2010年健保DRGs制度上路之後,這些醫療資源都被屏除在健保給付之外,也就是說,民眾必須要仰賴自身的儲蓄,才能享受較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而醫療險正是能將這些成本轉嫁給保險公司的最佳工具。

  2. 2022年12月1日 · 邱紹曾經遇過一位轉介紹而來的高資產客戶,他原先依照經營原先客戶的做法,從專業的角度為其提供數據及分析,但經過2、3次的面談之後,他發現成效不彰,在經過反思過後,他發現整體的經營節奏可能過快,便先放緩腳步先與客戶加溫,最後果然 ...

  3. 2023年9月1日 · 凱絲必曉普定義的長勝心態」,指的是針對一件事長期的勝利」,而不會為了短期的失敗或完成成就後就迷失方向。 她認為,長勝思維更著重於發覺自己行為背後的價值觀,以持續學習的態度自我精進,並與他人建立連結,賦予權力、給予信任,最後在彼此理解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大的成就。 而這個想法,則與經營保險團隊中的「以終為始」、「共榮、共進、共好」不謀而合。 此外,她更為人們提出2個問題:「什麼事讓你早上起得了床? 」、「你想發揮什麼影響力? 」。 她認為,想清楚自己在追求什麼,以及找自己重視的事項並將其連結到更外在的使命感,是激勵人們行動的關鍵。

  4. 2023年11月1日 · 根據Kantar凱度洞察&LifePoints發布的2022年臺灣消費者智慧穿戴裝置調查報告》,有近7成的民眾表示使用穿戴裝置最主要的動機是為瞭解自身的身體狀況與運動情形這也顯示民眾的健康意識正在提升

  5. 2021年8月1日 · 台灣人壽宏寶通訊處業務資深經理蕭駿認為,客戶通常會有直接拒絕的情形發生,大多是因為不喜歡被「推銷」,就像我們一定有去購買衣服、鞋子的經驗,在踏進店內後可能就會有服務人員上前,費盡脣舌來說明近期推出哪些商品、商品的特點和其優點

  6. 2020年8月1日 · 具體來說,吳秀瑤培養孩子走上保險路的方法有以下5種: 1.讓孩子有想加入的意願. 孩子的意願是最重要的,吳秀瑤以大兒子張智皓為例,張智皓畢業後在臺中旅行社工作了一年半,依吳秀瑤細膩地觀察,發現張智皓擔任導遊,每天披星戴月,工時比一般上班族高很多,非常辛苦。 吳秀瑤擔心他的身體健康,忍不住詢問:「兒子,你要不要來考保險證照? 在保險業,只要你敢開口,就一定會有商機。 張智皓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拜訪客戶,是保險業養大的孩子,他還記得爸媽從事保險業後全家經濟才跟著好轉,當下便點頭決定來嘗試看看,沒想到後來發展得愈來愈好,2年內就升至區經理。 成功帶動成功,弟弟張智畢業後,打工的餐廳也有詢問他要不要轉為正職? 但張智看著哥哥發展得有聲有色,也選擇回來加入哥哥的團隊。

  7. 2020年5月1日 · 「其實純儲蓄型商品,我們是很難跟理專競爭的,因為理專可以直接看到客戶的帳戶金額、理財運用。 」陳菁亮點出差異。 她也表示:「市場上許多業務人員的盲點是,常常花了很多時間來猜測客戶到底有多少錢可以儲蓄? 卻忘了,業務人員本來就不太擅長和銀行理專搶定存商品的業績,除了對客戶的資訊量掌控落後外,對於理財這件事,客戶本來就會比較信任理專,尤其一樣都是新進人員。 根據陳菁亮的觀察,過往市場上儲蓄型商品,理專還是會銷售得比業務人員好,但如果業務人員轉變銷售模式,開始和銀行有差異化,反而更有優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