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0日 · 港大增至9副校 新舊人5:4 張翔斥王沛詩「突襲」 對學校傷害不可挽. 港大校委會周二表決通過最新9人副校長名單,焦點之一是增設兩個副校長職位,分別管理健康事務(Health)及商業事務(Business),由醫學院長劉澤星(左)、經管學院長蔡洪濱(右)暫任 ...

  2. 2021年5月11日 ·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 (雖然未必是第一個)創辦民間教育 (私學)的人,從此平民不受限於階級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即有教無類)。 而且,禮樂既崩壞,諸侯相征、卿大夫弒君,貴族無道失義,禮失求諸野,士再非貴族,反而接手承擔了實踐和實現知識和理想的責任,「志於道」 (志向在道)成為士的新身分認同。 孔子在〈論仁論孝論君子〉和以下曾子在《論語‧泰伯》的話,都在論述士作為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的新觀念: (圖b) 士的演變:從「仁」提升至「天下」 「士仁以為己任」的語言結構與「君子義以為質」同,是「士以仁為己任」的變化,把「仁」提前作話題,再在「以」字後補回一個「之」 (它)字指代「仁」,「以」字後的「之」字常省略,便成「士仁以為己任」。

  3. 2020年12月15日 · 文言遷移:仁、禮、孝、學——〈論仁‧論孝‧論君子〉的概念結構. 【明報專訊】孔子去世後,學生整理上課筆記,編輯成《論語》,共20章,記載了492則孔子的說話與故事。. 「論」有編撰的意思,「語」指孔子的說話。. 〈論仁‧論孝‧論君子〉從《論語 ...

  4. 2022年11月29日 · 鳶飛魚躍,各適性. 《詩經》有詩句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意思是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 這是比喻萬物按本性而動,各適性。. 我們不會勉強魚於天上飛,不會妄議鷹何不在水中游,便是此理。. 〈吾廬記〉作者魏禧所說也是 ...

  5. 2016年10月21日 · 分析如下: 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作者刻劃登西山後看見的景象,運用了誇張手法,將千里的土地,一下子壓縮在眼前,得以讓自己在西山俯瞰時一覽無遺。 3 借代. 縈青繚白。 作者刻劃登西山後遠眺的景象時,運用了借代手法。 「縈青繚白」中的「青」,就是指「山」,作者以遠看山嵐的一片青綠顏色,以借代山。 至於「白」,就是指「水」,作者以遠看流水的一片蒼白顏色,以借代水。 這樣處理,既可以引發讀者思考,亦概括作者眼前的景象。 4 比喻.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運用比喻能夠印象化地刻劃描寫對象。 為了突出西山的高聳不凡,作者特意將附近的山丘和山谷,以「蟻穴」和「小土堆」為喻,突顯它們「矮」、「小」、「淺」的本質,令讀者更容易明白「西山之高」和「群山之矮」的分別何在。 5 排比.

  6. 2017年10月6日 · 【明報專訊】上期分析了〈岳陽樓記〉描寫、對比和襯托手法,今期續談借景抒情和修辭技巧。 借景抒情 再抒胸臆. 作者寫洞庭湖的哀景和樂景,再述「遷客騷人」觀不同的景色均有不同的感受,藉此抒發個人抱負。 景色陰暗不穩,「遷客騷人」即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之情。 景色光明向晴,「遷客騷人」即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喜洋洋」之情。 這部分,只屬於下文抒發抱負的鋪墊。 作者藉「遷客騷人」平凡從眾的表現,突顯自己追求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潔不凡。 作者藉「古仁人」的高尚情操抒發個人政治抱負:不會因為外物變化或個人得失而喜或悲,反而應該關心朝政;在朝廷之上,應為民請命,離開京師,遠在民間,就要為君主分憂;不論進退,時常保持憂慮。

  7. 荀子其實是一代儒學大師,其學說之所以被認為有法家的傾向,主要因他主張「性惡論」來反對孟子的「性善論」。 而另一原因是,他的學生李斯、韓非等皆為法家代表人物,人們也誤以為荀子是法家人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