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0日 · 中法混血YouTuber兼Instagramer J Lou(林欣)就憑着標緻的外表和搞笑形象,成功殺出一條血路,至今最多人瀏覽的影片是J Lou給媽媽看自己的性感照片,觀看人次超過600萬。 自大學時開始拍片的J Lou,未畢業已有能力搬離父母,畢業後更選擇全職做YouTuber,以拍片為職業,不感令人問:究竟做YouTuber是否真的好好搵? 【辛苦工作儲100萬元 吳沚默買珠海物業 年回報2厘: 按此 】 J Lou笑言媽媽是個傳統的母親,當初開始拍YouTube時,雖然媽媽沒有反對,但也沒有支持。 由於父母都是生意人,感受過事業不穩定的時候,因此不希望J Lou有一樣的人生。 「在我成長期(媽媽)不斷提醒我長大後要做醫生或律師,要找一些穩定的工作做。

  2. 2021年3月4日 · 人生贏家財務自由唔撈投行 80後做YouTuber教理財. 如果你是80後,30多歲,理應正努力為事業打拼;又如果你是一個擁有穩定收入的iBanker,又會否放棄這份工作,化身YouTuber?. 80後的Rain正正就是有iBank(投資銀行)「唔撈」,靠自己一套投資埋財方法,年紀輕輕就 ...

  3. 2020年2月11日 · 公積金計劃通常設有「歸屬比例」條款,說明僱員須在該公司工作滿若干年後,於離職時按服務年期計算可取得的僱主供款,比例由僱主訂定。 例如工作少於3年就得不到任何僱主部分的供款;滿3年可得到30%,滿4年可獲40%,如此類推。 在強積金計劃下,無論工作年期的長短,僱主和僱員的強制性供款在交到受託人後便即時全數歸僱員所有。 何時可提取? 一般情況下,打工仔要等到65歲才可提取強積金累算權益。 如僱員選擇參加公積金計劃,離職時按照「歸屬比例」計算所得利益後,公積金計劃的受託人會把利益總額中的「最低強積金利益」,轉移至僱員指明的強積金帳戶,剩餘的部分才可提取。 由於強積金是退休儲蓄的一部分,因此,保存在強積金帳戶的「最低強積金利益」,也須待65歲或在法例訂明的情況下才可提取。

  4. 2020年12月18日 · 娛樂圈「暖爸」黎諾懿不時在社交網站分享與兒子的生活點滴,身為一家之主,他除了以演藝活動賺取收入外,亦有投資昐為財富增值。 黎諾懿曾因投資股票而損失近百萬元,但損手經歷未令他氣餒,讓他明白「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更轉化成日後深入了解和認識各種投資產品的動力,實行「先求知再投資」。 從不借貸不拖卡數 重視儲錢習慣. 黎諾懿重視儲蓄習慣,或與他的成長過程有關。 黎諾懿出身於基層家庭,父親因病逝世後,母親獨力撫養3個兒子長大,曾因經濟問題而申領綜援,令他了解儲蓄的重要。 他不諱言錢非常重要,但他奉行「應使則使」原則,既不會胡亂揮霍,也不會過份節儉地生活,亦不主張先使未來錢,「(我)沒有拖欠過(信用)卡數……可能你現在問我如何借錢,我也不知如何借,我沒有借過錢。 炒股損手 反思「輸錢皆因贏錢起」

  5. 2021年7月8日 · 發布時間: 2021/07/08 17:32. 最後更新: 2021/07/08 18:02. 分享:. 踏入63歲的資深投資者黎永良,一頭黑髮,身形仍然保持得很好,健步如飛,雖然愈來愈接近退休年齡,但他表示自己是寓工作於娛樂,未來亦會繼續炒股,閒時做做瑜伽、跑步、看書,人生 ...

  6. 2019年11月25日 · 有「微信之父」之稱的張小龍,是騰訊(00700)科技進階副總裁,軟體工程師出身的化,作風極其神秘。 張小龍堅持,微信不是一種工,而是生活方式。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愛才,為留住張小龍,給予他打工仔「超級待遇」,以比自己高10倍的年薪留著張小龍,上班還任由他打遊戲機兼遲到。 到底張小龍厲害之處在哪? 張小龍是徹頭徹尾的IT人,從開發Foxmail,拿下200萬用戶,再輾轉被馬化騰挖角到騰訊,重整沒有維護的QQ軟件,成功讓QQ用戶瞬間突發1,000萬。 關鍵在於,他認真顧及用戶的需要。 張小龍堅持,微信不是一種工具,而是生活方式。 「人很孤獨,需要溝通」,是他開發產品的思維所在。 馬化騰重用張小龍 怕他被馬雲挖走. 返工打機是不少寫程式的IT人愛做的事,張小龍亦不例外。

  7. 2019年4月17日 · 今年即將步入39歲的張彥博,去年首度入圍TVB萬千星輝最佳男配角,亦首次推出個人唱片及舉辦演唱會,許多第一次都趕及在3字頭的「尾班車」做到。 默默努力13年才獲肯定,算太遲嗎? 「我從沒想過能走多遠,只想讓大家看着我繼續進步。 」張彥博說: 由零工作到勇敢找機會. 對演戲的興趣漸漸濃厚,阿博會主動做多點資料搜集、看電影和回放自己作品,以精進演技,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勇於探索和嘗試。 「有一段時間我完全沒工作,留在家中,跟家人聊天,他們常問:『你有甚麼打算? 』起初我不知怎辦,後來發現其實不踏出第一步,就不會知道將來會發生甚麼事。 數算人生,年月日不算多,假如探索更多事物的話,相信會更開心。 走出去(嘗試),才會知道結果。 結果得與失也好,你都會建立到一些關係,這才是最重要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