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3日 · 對少女蘇慶黎來說,記事後從未見過的父親,或許從此以永遠的豐容盛鬋、眼神清澈的22歲之姿,留存在她的心眼裡。 那樣的父親,對她來說,或許比步入中年的40多歲母親要更親切、更接近、更貼心。

  2. 2017年10月31日 · 阿姚的母親四十出頭,跟5個男人分別生了6個小孩;做乩童的阿和姨婆負責照顧這群同母異父的孩子。 他從小被放養自找生路,小四時就與家庭背景相似的同伴瞎混,跟著「會館」出陣頭。

  3. 2017年12月17日 · 他曾和夥伴一起,手持短刀救出不少雛妓,再由共同參與民歌運動的楊祖珺幫忙照顧,送這些原住民少女回鄉。 同樣是在80年代,台北的海山煤礦爆炸,死難者大多是阿美族原住民,他見到慘象,又寫出一首歌 〈為什麼〉 :

  4. 2017年10月21日 · 【編按】 今年是催生台灣民歌運動的李雙澤逝世40週年,李雙澤的淡江學妹楊珺串連友人,費時一年多拍攝紀錄片《尋覓李雙澤》,其短版將於「2017當代敘事影展」放映。

  5. 2017年5月13日 · 筆者於博士班時期,探究台灣小兒麻痹女性的社會處境,研究發現大多數受訪者為家中主要的照顧者,不僅養兒育女,也提供家中經濟支持。 而這些女性漸漸邁入中老年階段,也開始需要扛起照顧年邁公婆與父母的責任。

  6. 《拾月》作為重要的指標事件之一,不僅反射出80年代新藝術野性的核心,更是時代與空間全面中心化與體制化前抵抗的旗幟。 「我們現在從2023年回頭去看,你說那個(《拾月》)留下什麼影響? 如果這樣子去想,我覺得是一種『誤解』。 」劇場界人稱「大墨」的王墨林,策劃《拾月》時是當打之年的38歲,如今75歲,走過的時代老了、自己的耳朵背了,面對人生與劇場始終像是「才開始」的姿態,不輕易脫口一個溫順的答案。 「80年代充滿了一種行動力,它是社會運動的一個新時代,當時2、30歲的人,是經歷從解嚴前到解嚴後的時代,那個時候,台灣各種議題都可以變成一場運動。 運動在80年代是潮流,它的力量比劇場還大。 王墨林認為,「那個文化潮流是包攝在整個運動論述之下,通過運動才產生新時代的文化形象。

  7. 從卵子到孩子:一場人工生殖倫理的當代思辨之旅. 人工生殖技術已發展超過40年,隨著捐卵、凍卵、找尋代理孕母的人數攀升,涉及多方權益的倫理爭議也成為不得不面對的核心主題。. (攝影/林彥廷). 1978年,世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協助的英國科學家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