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8日 · ©PIXTA. 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習性,其實是隨著工業化後才發展出的既定觀念! 過去農業時代,雖然女性大多被排除在知識接收層外,但也因為多半家庭成員皆在家中務農,因此並無所謂「家庭主婦」一詞;在進入工業社會後,重工業興起仰賴勞力,並且為了延續子孫的文化傳統,讓大多數國家都出現婦女退出勞動的狀況,也才有了所謂「家庭主婦」一詞! 近年,高齡少子化現象極為嚴重的日本,在政府大力鼓勵女性就業後,伴隨著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逐年升高的同時,卻又因為面臨結婚生子問題面臨人才斷層危機。 現今唯有具備良好托育政策,讓女性有毫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工作,同時又能兼顧家庭生活的模式也逐漸受到注目。 延伸閱讀. 【深度日本】跟男尊女卑說再見! 爆發性成長的女性科技(Femtech) 歐美長年耕耘,雙薪家庭有穩健制度協助.

  2. 「池坊(いけのぼう)」是日本花道藝術的創始,擁有最長的歷史,是日本插花藝術的根源,該流派至今仍擁有最多的會員數。 據說池坊是在14世紀,由一位日本遣唐使將唐朝的佛前供花文化帶回後,在日本慢慢衍生出的風格。 因受到佛前供花文化的影響,池坊對於花材的展現也擁有較為嚴格的規則及嚴謹的配置。 其中「立華」是池坊的一大特色,由佛前供花演變而來,透過花材的配置來展現纖細的線條。 此外,「型」是池坊流派相當注重的一環,作品風格多呈現直立高挑的噴水形式,藉此模仿山水等大自然景色。 https://pixta.jp/photo/37129510. 花道中的「小原流(おはら)」流派興起於明治中期。

  3. 2021年4月2日 · 2020年,志村健染上新肺炎,不幸去世,民眾都為失去這位天才搞笑藝人而感到惋惜和悲痛,但在媒體緬懷志村大量報導新肺炎在社會傳播的時候,含蓄地避開志村是去夜店喝酒的時候被感染的這個問題。 享年70歲的志村健一直獨身,生前是銀座的夜總會和麻布十番的夜店(Girls Bar)的常客,即使在新肺炎傳染日益嚴重的時候也未中斷享受夜生活。 媒體記者都知道這個事實,但是為了保護日本國民搞笑藝人志村健的形象,電視台都刻意含蓄地忽略報導這一點。 這也反映出日本人喜歡搞笑藝人,喜歡幽默的特性。 還有許多像三遊亭金馬、林家三平、立川談誌等傳統單口相聲演員,同時從吉本興業等演藝公司還湧現了一批家喻戶曉的相聲演員。

  4. 新型態鐵道旅行掀開序幕. 連結博多與由布院的JR九州觀光列車「由布院之森」 ©PIXTA. 大抵來說,平成時代的寢台列車多半結合觀光需求,而講到鐵道觀光,那就不能不提JR九州了! 當日本國鐵民營化後,在思考大量赤字的IR九州鐵道本業究竟要如何走出新景象時,初代社長 石井幸孝 大膽的起用新銳設計師 水戶岡銳治 來設計所有的JR九州新購車輛,成為其最大的亮點及特色。 正因為日本九州先天擁有的山脈與溫泉等自然特色,也讓JR九州相當積極的開發當地的觀光事業,而由水戶岡銳治設計多款造型獨特且華麗的觀光列車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是行經湯布院及別府兩大溫泉區的列車「由布院之森(特急ゆふいんの森)」了。

  5. 2022年8月2日 · 肺炎(COVID-19)延燒近三年,除了衛生觀念外,也影響了日本大眾的日常消費習慣,例如,網路購物電商的使用機率大幅提升,而為了避免人群接觸,外帶比例增加,就算必要外出時也會留意避免碰觸大眾易接觸的電梯按鍵、手扶梯、自動販賣機按鈕等面板,這當中更間接讓日本境內高普及率的自動販賣機銷售模式有了轉變。 如何從便利的自動販賣機提供以及獲取商品,「加入智能服務」可說是重要關鍵,若能成功轉型的話,不僅能提高銷售,同時也能降低店租、減少人力成本。 日本自動販賣機的現狀與危機. 根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底,日本境內設置的自動販賣機(販售商品涵蓋飲料、日雜貨、煙、食品、券)竟然有270萬8,000台,密度可說是全球最高。

  6. All About Japan 作者. 陳宜彣. All About 陳宜彣. 小時候想當作家,長大了想當記者,當過記者又轉職行銷,但從未曾將筆落下。 熱愛自助旅遊,已遊歷十餘國,但最喜歡仍非日本莫屬,足跡遍及沖繩、東京、伊豆、日光、富士山、箱根、京都、神戶、大阪等地,下個目的地希望是北海道。 希望透過自己的文字,與讀者分享令人難以抗拒的日本之美! 【東京出發一日小旅行】抵達後或前往前皆適用! 鄰近「成田機場」的千葉成田親子景點. 親子旅 千葉. 成田及其所在的千葉縣,不但自然資源豐富,也有許多值得一遊的親子景點,除了眾所周知的東京迪士尼樂園及迪士尼海洋外,還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有趣景點呢? 【東京出發一日小旅行】到東方威尼斯、關東小江戶佐原來趟古色古香的懷舊之旅! 世界遺產 千葉.

  7. 在日生活 日本文化. 肆虐全球的20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日本也備受關注,特別是東京感染新冠肺炎的人連日增加後,電視上新聞或政論節目隨時都在談論疫情發展。 記得上大學剛學日語的時候,日本老師講到一個詞,名叫「虎列刺(コレラ)」(即霍亂),當時真是談「虎」色變的感覺,令人印象深刻。 來到日本後發現,這個島國人口稠密,對於傳染病比較敏感,從幼兒園開始就教育小孩子勤洗手,回家第一件事要漱口。 開始以為只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後來覺得其中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查閱了一下資料,發現日本近代歷史上經歷的災難之中,就有極其嚴重的傳染病的事例,當時的報紙也和現在一樣,每天追踪報導,原來這是一種集體記憶。 據記載,最初霍亂流行是在1822年,源自印度的霍亂經中國傳入日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