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7日 · MC張天賦新歌廣受好評迫得人不得不為老派說幾句。 為免文長被too long didn’t read先說結論黃偉文寫的是fuck boy約會之必要」,詞中的所謂老派約會」,跟真正的老派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2. 2016年1月10日 · 而對於大學生或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來說確認熱情與深耕天賦的責任已經落在自己身上不應再倚靠老師或家長了你了解天賦Talent的定義嗎你能夠清楚地排列出自己比別人強的三樣天賦嗎如果不行你未來準備如何跟別人競爭

  3. 2020年10月28日 · 天賦. 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認為要先天才能只能讓人在起跑線上取得優勢,真正決定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因素卻是能夠透過後天培養的毅力。

  4. MC張天賦的Star Quality 張天賦的邪氣與叛逆還化成另一種特質——sex appeal看完他個唱我的女性朋友說:「點解MC只係著住件白恤衫然後除左條呔都會咁sexy?」她真的一語道破MC的star quality

    • 天分與滿級分
    • 為何我們總是不談天分?
    • 努力讀書的升學神話

    在所有人都強調持續努力,強調讀書方法的學測戰場中,學術天分真的很重要嗎?是的,我在2年前拿到了滿級分,但很抱歉,我的努力或我的方法絕配不上這個成績。 我高中就讀的竹科實驗中學,是入學門檻比建中還高,在PTT不時有充滿謠言的八卦的明星中學;而我所屬的班級,又是就算在實驗中學中也帶著一絲神秘菁英氣息的科學班。然而與這些光環極為不符的是,我以及我身邊的一群狐群狗黨,很,混。 上課時偷玩手機,下課後直奔網咖,這些或許平常會被貼上「學渣」標籤的行為,正是我們這些「學霸」的日常。我們念書也沒有什麼獨門祕訣,或使用什麼神秘的背誦法,就只是很普通的拿起書來看看,拿起題來做做。我們不是特例,建中許多學生也視翹課為日常,把翻牆當作校園文化,這也不影響建中頂尖的地位。 我在學測倒數130天時左右時,突然察覺到這件...

    我想,大部分的人心中也對學術天分固有的差異有數。但為何從沒有一個新聞上這麼寫著:「蔡霖東雖不是特別努力,但還是因為聰明考出滿級分。」為何家長總無法對孩子說出:「或許你真的不是個讀書的料?」 諷刺的是,新聞不談天分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太不注重天分,而是因為我們「太過注重天分」。 這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1. 大前提:我們不應評判他人的價值,價值沒有高下 2. 小前提:一個人的價值就是他的學術天分 3. 結論:我們不應評判他人的學術天分,天分沒有高下 所以,我們會為了避免冒犯他人而避談先天能力對成績的影響,我們會因為不願相信自己小孩沒有「價值」而不肯承認自己的小孩不擅長讀書;所以,我們通常不會聽到人說因為自己聰明而拿滿級分,我們在聽到有人說自己只是因為聰明拿了滿級分時,會覺得這個人有點臭屁。 這背...

    我認為這種不談學術天分、吹捧努力的神話,就是為何那麼多學生即使真的不擅讀書,仍無法跳脫升學主義的一大原因。 說句公道話,其實這種注重努力的升學神話立意良善,甚至可以說是某種台灣版本的「美國夢」,也就是「不論先天條件為何,只要努力就能考到好成績,走上成功的道路」的諾言。我們的升學神話,是人人皆有權利成功、也有機會成功的夢想在台灣社會的現實投射。 但由於我們拒絕用天分解釋成績,考試考差就只有兩種可能:環境不好或不夠努力。為此,無數父母愧疚於自己提供的環境不好,只好把小孩送至越來越貴的補習班,又或每小時花個一千多塊請明星學校的學生當家教;盡了全力提供子女最好的學習環境後,若成績還是沒有起色,就一定是因為小孩不夠努力,最好每天再多做幾道題,取消休閒時間專心讀書。善意的神話讓無數莘莘學子被推入苦讀的深...

  5. 2020年5月30日 · 從小就展現過人天賦的張誌家不管是少棒青棒還是青少棒時期都曾入選過中華代表隊高中時期在金龍旗棒球錦標賽台灣甲子園中與隊友陳志誠大放異彩兩人被稱為穀保家商的勝利方程式」,一同幫助球隊拿下最後的冠軍

  6. 2023年1月13日 · 峻豪教授也指,北京樂見台灣亂局,「島內」越亂,中共的操作空間越大。 翁履中認為,在國會改革法案爭議上,假如藍綠雙方互不妥協,進一步兩極化,未來四年恐怕就是如此的爭執不休,長遠會影響台灣安全,「真正要擔心的是,台灣不團結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