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2日 · 這是一本外國軍官在台灣考察三個月後所寫的白色恐怖小說。 乍聽之下似乎不令人抱期待,但這本書竟然是國民黨政府時期明令的「禁書」——因為描寫的太「政治不正確」又太寫實,甚至有謠言國民黨政府派遣學生間諜到美國各大圖書館「偷書」呢。 (責任編輯:林芮緹) 《一桶蚵仔》(來源:Camphor Press網站) 文/ 王思捷. 「 A Pail of Oysters 」《一桶蚵仔》這本書儲存在Kindle Voyage閱謮器的「希望清單」裡已有一段時間。 當初會找到它是搜尋Kindle電子書裡有關「台灣」的主題,文字說明寫著:「以台灣為主題的史上最重要英文小說」,描寫1950年代台灣的白色恐怖故事,就把它暫存起來,直到不久以前才下手購買並讀了。

  2. 2018年1月29日 · 延年,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是西漢時期的「音樂達人」。 他出身「倡家1」,早期可說是很「歹命」,因為犯罪,被下了宮刑(史上未記載他犯了什麼罪,但被下宮刑,罪名應該不輕),接著發配擔任「狗監」,也就是負責替皇帝看管「汪星人」的太監。 這名「狗監」究竟是如何翻身發跡的呢? 史書並未詳細說明其中經過,加上司馬遷、班固兩位史家「不對盤」,記述偶有互相矛盾之處,使得這段經歷的描繪不是很完整。 《史記.佞幸列傳》、《史記.外戚世家》、《漢書.佞幸傳》都記載著:延年是因為妹妹受寵而顯貴。 唯有《漢書.外戚傳》一篇提到:延年因為表演《佳人曲》爆紅,並且靠這一曲把妹妹送進了皇帝後宮。 這件事發生在元鼎六年(西元前一一一年)。 內容是這樣的:「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

  3. 2017年5月15日 · 世界以強大的準則束縛著共同生活的人,但每個人都有獨屬自己的痛苦,也需要有舔舐痛苦並揭露個人獨特生命光譜的機會。 人們從「到遠方」的經歷,在絕境中孕育面對生活磨難的能力,詹偉雄說,這就是現代人生活的本質。 到閱讀與旅行的遠方. 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明璁不管每天有多忙,一定會在晚上看一部電影。 關掉電燈,眼睛順著投影機投射的光源,如催眠般進入電影畫面的遠方。 人們往往覺得「等我……之後再到遠方」, 但「到遠方」不一定是肉身的冒險,當讀者進行真實的閱讀,非網路發散的超連結閱讀,而是禁閉在眼前的作品中——或許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任何形式的文本,專注於作者在有限空間中營造的極限想像中,閱讀也能創造真實的遠方想像。 法蘭岑在《到遠方》中,也與各個作家的相聚與相散裡,帶領讀者到他的遠方。

    • 回憶起 31 年前的六四,參與者說的最多的是「振奮與希望」
    • 「六四」學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代人?
    • 六四後,中國青年對政治「無感、冷漠,甚至恐懼」
    • 後疫情時代,「後浪」青年是否還會對政治冷漠?
    • 推薦閱讀

    1989 年 4 月 27 日,33 歲的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郭於華與同學們在北京的街頭走了差不多整整一天,直到自己腳上的舊傷復發。但是,她依然覺得很振奮,充滿了希望。 「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振奮,覺得有希望。覺得哪怕是一個人,哪怕學生的力量很弱,但是也覺得我們盡力了,用盡自己的力量。」 六四 31 週年後,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擔任教授的郭於華回顧當年的自己,這樣告訴《美國之音》。 郭於華參加的就是後來被稱為 427 大遊行的行動。此前一天,1989 年 4 月 26 日,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將學生們 4 月 17 日以來的抗議活動定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動亂」。 曾經在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擔任常委的周鋒鎖 31 年後回憶起 1989 年 5 月 17 日在天安門廣場的 21 歲的自己時...

    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孟捷慕(James Mann)曾經在 1980 年代中後期擔任《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社長。1989 年 6 月 4 日當晚,在中共當局出動軍隊鎮壓天安門廣場及周圍地區抗議腐敗和要求民主的學生和市民的時候,他正在長安街的寓所裡趕寫有關抗議的稿件。 孟捷慕告訴《美國之音》,1989 年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完全不同,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學生來說,那是一個充滿希望和銳意改革的年代。 他說:「中國剛剛走出文化大革命。而且,他們也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鼓勵,以適應新的變化。雖然這(變化)非常模糊,但是,人們認為中國在變,中國應該變。其中的一個改變途徑就是對外開放。這意味著對西方開放,同時也意味著很多其他的東西。變革就是他們的想法,雖然沒有人知道應該走多遠。」 孟捷慕說,那個時候,中國年輕人渴望了...

    1989 年 6 月 4 日那場屠殺中的坦克,碾壓了示威的學生和民眾,也碾碎了中國有限的政治改革。從那以後,民主、群眾示威以及政治體制改革成了中共眼中不可跨越的紅線。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致力於發展經濟,以維持自己統治的合法性。 「六四」之後,除了對參加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的學生進行最後的「追剿」之外,(周鋒鎖就是當年二十一名被通緝的學生領袖之一,排名第五),中國共產黨也立即著手對學生們,特別是此後入校的學生們進行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 從 1989 年到 1992 年,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這兩所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新生都需要參加為期一年的軍事訓練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其他地方的大學生們也參加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此後,軍訓在中國高校、甚至高中一直在延續。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 90 級北大...

    2019 年底,在中國武漢首先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讓一直試圖適應政府或是順從政府的年輕人首次感到了憤怒。他們憤怒於疫情初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疫情的隱瞞和淡化,他們也對政府試圖掩蓋失誤作出反擊。 「吹哨人」李文亮之死引發數百萬中國網民大聲疾呼言論自由,其中就有許多憤怒不安的年輕人,這應該是「六四」以來首次。 一些人公開站出來討論政府隱瞞疫情以及訓誡「吹哨人」的代價;一些人冒險親自前往武漢,試圖找出真相;另一些人通過組織志願捐贈活動,來考驗中國共產黨對民間獨立團體的容忍度。 《年輕的中國:不安分的一代將如何改變中國和世界?》一書的作者戴三才說: 「過去三四個月以來,由於疫情的爆發,在疫情開始的時候,特別在武漢爆發的時候,我看到了年輕人與政府間關係變得緊張,特別是紀念李文亮醫生的時候。我看到了...

    【六四關手機,中共關心您】手遊特發公告「禁言」玩家 3 天!中國網友酸:此地無銀三百兩 【香港理大生哭喊:救救理大】校園如火海,港警警告「不排除實彈」攻擊!港生憂:「六四」將再度重演 【別以為六四事件跟台灣無關】15 張插畫揭示「自由」重要性,謝謝蔡政府做對這些事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从“六四”学生到“后浪”青年,中国青年世代变迁的背后〉。首圖來源:擷取美國之音影片。)

  4. 2015年2月4日 · 根據中國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5 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全台 48 名入榜的富豪內,就有 33 名住在台北,每位身價都超過 10 億美元,除了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 100 億美元身價稱霸台灣之外,前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的父親 連戰,身價也高達 61 億人民幣,且排在全球第 1911 名 ,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全球財富領域的政治人物」。 (自新浪財經網截圖) 特別的是,其他富豪都有列出令其致富的企業名稱,連戰的卻是空白。 此消息一出,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就在 臉書 上發表「連爺爺登上胡潤富豪榜」一文,直呼 一生從公的連戰,能夠登上世界富豪排行,是台灣的另一個奇蹟。

  5. 2017年3月6日 · 1947年二二八事件動亂期間,以高雄第一中學(今雄中)的學生榮河和陳仁悲等人為首,曾組織一支學生自衛團體,巡視學校周邊,維護秩序,同時保護了許多受威脅的臺灣外省人。. 然而,三月六日當天,人稱「高雄屠夫」的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在未獲上級 ...

  6. 2016年12月22日 · 這不只是台灣第一間麥當勞。 在這裡,曾經發生轟動全台的「麥當勞爆炸案」,也是促使政府改善台灣警員執勤安全的重要事件之一。 1992年,歹徒在包含這間民生店七麥當勞男廁安放炸彈,而負起拆除炸彈重責的警員楊季章不幸因公殉職。 警局因此制定了相關法規,並徹底改進防爆人員的裝備與訓練。 從此,警方防爆人員幾乎達到「零傷亡」的紀錄,警員危險加給的待遇也有所提升了。 (責任編輯:林芮緹) 台灣第一麥當勞(台北民生店)1984 vs 2013(張哲生提供) 文/ 張哲生. 上圖拍攝於1984年1月28日,麥當勞台北民生店開幕日。 下圖由張哲生於2013年12月19日在同地拍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