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6日 · 以上四個步驟,我覺得是非常清楚明確的方法,循序漸進地思考,確實有助於我們釐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尤其釐清當下行動的優先次序,並且不會為了未完成的行動而焦慮。 我自己在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時,也有類似的思考,但又和 GTD 的方法有點不一樣。 主要是我認爲現在的行動、雲端工作方式,某個程度可以打破所謂的情境、時間的限制,我可以在不同情境與 零碎時間 ,更容易分段完成重要工作。 我也將自己判斷重要事情的思考流程分享如下,提供大家對照參考。 第一步:思考可行性,重要不一定等於困難。 我們很容易把有難度的事情當成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現在還做不到的目標當作重要的事情。 然後在自我理想化中,我們又特別容易把這類又難又重要的事情,排入我的待辦清單,希望自己做到。 可是這反而為自己帶來更大挫折與逃避。

  2. 2016年6月25日 · 讓我們先來看看主動面的五個方法。 我有一本「 快樂筆記本 」和一本「 學習筆記本 」,裡面記滿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能是去吃一家夢寐以求的餐廳,或是學一道菜,還是寫篇好想寫的部落格文章。 而當我面對情緒低谷時,我會從這裡找一件事情出來做。 因為這時候我最需要 「立即來一點成就感」 ,什麼事情的成就感最強烈呢? 那就是完成某個個人小目標,把自信找回來。 例如我常常在面對工作焦慮時,因為寫了一篇自己很滿意的部落格文章,焦慮就解除了,回頭看原本的工作就變得簡單了。 這也是我之前常說的:「 簡單把生活變成任務,就能贏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2. 運動一下,用 身體能量 補充心理能量.

  3. 2017年5月7日 · MeisterTask 知名心智圖 MindMeister 開發的免費專案管理看板. 作者: Esor Huang 5月 07, 2017. 一個大專案在規劃時,可能因為進度管理而需要用看板列表,但也可能為了刺激與組織想法而需要用到心智圖,這是專案規劃流程中的不同變化,所以之前我在電腦玩物介紹過的「 Zenkit 一個專案多種視覺化管理:清單、看板、表格、月曆合一 」(最新版也有心智圖模式了)就很受歡迎。 於是後來有讀者寫信推薦我還可以介紹看看 知名心智圖 MindMeister 推出的任務管理工具:「 MeisterTask 」 ,其實他推出也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並且頗受好評,而我試用之後,歸納出他的兩大特色。

    • 李克強1
    • 李克強2
    • 李克強3
    • 李克強4
  4. 2018年3月20日 · 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啟發了我們為什麼時間管理總是失敗,又如何有效的關鍵。 什麼是 下一步行動 ? 以我的理解來說,就是「針對某個任務我能立即採取的具體行動。 」如果能夠理清這個「立即可採取的行動」,就表示我能更快開始推動專案進度,以及能夠在各種時間情境採取行動而創造產值。 從不會行動的假性清單,轉換到會行動的下一步清單. 例如「帶孩子到宜蘭旅行」這個任務中,「訂一間宜蘭的旅館」是行動之一,可是如果我想訂旅館,首先我要先知道哪一天要去旅行,於是「和老婆討論一個旅行日期」才是我可以立即採取的行動,這就是「下一步行動」。 為什麼這個理清下一步行動的步驟很重要?

  5. 2018年12月25日 · 我的第一個步驟是:「讓休閒、休息成為時間規劃的一部份」。 如同我在「 如何沒有罪惡感且現實的完成「想玩的事情」? 」以及「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這兩篇文章所提到的,在時間規劃時,不只考慮工作,也將陪伴家人、玩遊戲、運動、休息等也當作任務,一起安排在同一個時間規劃中。 如果沒有為休閒、休息主動安排時間,那麼就更加不知道應該在多少時間內完成工作,反而失去了加速工作的動力。 如果沒有為休閒、休息設定目標,安排行動清單,那麼當空檔出現時,我們反而不知道可以做什麼行動來利用空檔。 最後這些可利用時間,就會不知不覺在打發時間、低速工作中渡過,既沒好好玩,也沒好好工作。 第二個步驟是:「選擇對工作有幫助的休閒、休息」 。

  6. 2016年4月15日 · 最近有不少讀者寫信到 電腦玩物的 Mail 問我:「要怎麼讓自己寫得又快又有質量? 」、「要怎麼讓自己增加靈感? 」有時候是學生遇到 寫論文 的困擾,有時候是也想開始寫部落格的朋友的煩惱。 而身為正職工作是出版社主編的我,也常常需要幫作者們解決類似的瓶頸。 我想到自己在去年(2015年)的《 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筆記本 》新書論壇中發表的演說,裡面有提到一個我稱呼為「 心流筆記法 」的方法,或許可以推薦給需要靈感、需要寫得快又好的朋友試試看。 這不是科學的研究,這是一個我自己實踐多年的「 LifeHack 」,一個當我寫作遇到瓶頸時會用上的小技巧、小儀式,而這個步驟常常真的有用。 1. 先寫,再想:

  7. 2016年8月14日 · 怎麼辦才好? 也有很多朋友想知道我通常如何處理「 電腦玩物 」上許多不同意見的批評留言? 這篇文章,讓我從「高效率」的角度來思考面對批評的好方法。 一,因為批評而爭執有時 很浪費時間 : 我曾經看過幾個不同的案例,一個案例是主管批評了一個下屬,下屬對自己的提案有自尊心,所以和主管強力的爭辯了起來,可是其實兩人爭辯的癥結點,是一個需要「大家先回去研究一下才能有新結論」的東西,可是兩人為了各自的面子,在會議上爭論不休,那當然永遠無法有結果。 另一個案例是社群上常常看到的,有人用不客氣的語氣去指責了某個人的意見,這樣的語氣當然讓人不高興,於是雙方爭論了起來,但大家在爭的是原本的意見的對錯嗎? 也不是,最後大家在爭的只是一口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