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8日 · 亞伯拉罕·林肯 (英語: Abraham Lincoln , / ˈlɪŋkən / LINK-ən ;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國政治人物、軍事家、律師,是 第16任美國總統18611865年)。 作為總統,林肯領導了美國經歷其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和最為嚴重的道德、憲政和政治危機—— 南北戰爭 [2] [3] 。 經由此戰,他維護聯邦的完整,廢除奴隸制,解放所有奴隸,增強聯邦政府的權力,並推動經濟的現代化。 也因此美國學界 [4] 和公眾 [5] 時常將亞伯拉罕·林肯稱作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2. 亚伯拉罕·林肯 (英語: Abraham Lincoln , / ˈlɪŋkən / LINK-ən ;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人物、军事家、律师,是 第16任美国总统 (1861-1865年)。. 作为总统,林肯领导了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为政举措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人际关系
    • 人物争议
    • 后世纪念

    美国第16任总统

    展开4个同名词条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

    1834年8月,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1856年,林肯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共和党。1860年11月6日,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签署了《宅地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约翰·布斯暗杀,次日上午与世长辞,年仅56岁。

    在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

    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 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亚伯拉罕·林肯列为第一。

    早年经历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小时候,林肯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干农活等。 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的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年仅36岁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名叫莎莉·布什的善良开明的女性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丈夫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对小林肯充满爱心,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只上了四个月的小学。为了学习,他到处借阅书籍,经常以苦力劳动换取书籍、报刊进行阅读。买不起本子练字,就在平整的墙面上书写。以此渐渐积累了包括诗歌、法律、传记在内的大量知识,此外,他还自学了几何。 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作为船员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新奥尔良。25岁以前的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为了维持家计,他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以及店员和石匠等。成年后,因为精通测量和计算,他成为一名当地的土地测绘员,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经常看书到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

    初涉政坛

    1834年,在一场政治集会上林肯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同年8月,25岁的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并连任三届至1842年,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并从事土地测量。 1835年,林肯的未婚妻安妮·拉特利奇不幸去世。林肯因此精神崩溃,并卧床六个月。 1836年,林肯通过多年的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后在斯普林菲尔德与人合伙开办律师事务所。不久,林肯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在经历了几次竞选失败后,1846年,37岁的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1842年,林肯与玛丽·托德结婚。 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黑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该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消除奴隶制。 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被迫放弃国会议员的身份,继续做回了律师。1856年,林肯因强烈反对扩大奴隶制而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主要领导人。

    获选总统

    1858年6月16日,林肯在同道格拉斯竞选总统时发表了《家庭纠纷》的演说。1860年11月6日,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重新夺回他们长期控制的国家领导权,他们发动了叛乱。南方11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美利坚联盟国”,并制订了新的宪法,选举新总统。 1861年3月4日,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1年4月12日,南方同盟军炮轰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联邦军据点萨姆特要塞,揭开内战的序幕。4月15日,林肯下令征召志愿军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南北战争爆发。 南北战争打响后,林肯总统当机立断,不仅扩大了总统战争权力,而且还下令在部份地区中止公民人身保护令特权。

    政治

    在南北战争中,林肯政治策略的中心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他的心目中,“联邦意味着自由的政府、民存、民治、民享的政府。”他认为内战应把拯救联邦、恢复国家的统一作为最高奋斗目标,他的这一态度一直坚持到内战的胜利结束为止。在内战初期,林肯回避奴隶制问题,到内战中期他发表《解放宣言》,直至内战后期对南方叛乱政府和军队采取宽容政策,都是服从于联邦统一这一最根本的目的。内战初期,废除奴隶制与维护联邦统一孰先孰后,成为美国朝野争论的焦点。林肯与反对派(激进派和废奴主义者)在这问题上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分歧。反对派认为应先解放南方各州黑奴,然后平叛。林肯则从考虑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认为维护联邦的统一是一首要问题,在1861年7月4日致国会咨文中,他强调“联邦不可分”。国会参众两院比较赞同林肯的观点,随后一致通过关于战争目的的决议。宣称战争“不是为了任何征服或者镇压目的,不是为了推翻或干涉南部诸州的权利和现存制度,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保存联邦”。“维护联邦统一”成为林肯政府的纲领口号,成为南北战争的至上目标。基于这个目的,对奴隶制问题林肯采取回避态度。他认为:“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这是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也愿意这样做。”在当时的情况下,联邦是唯一能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旗帜,也是唯一能导向胜利的旗帜。面对美国当时的现实状况和客观形势,林肯采取回避奴隶制的策略是明智的。它服从并有利于维护联邦统一这一中心目的。 在战争第二阶段,林肯改变了回避奴隶制的策略,毅然宣布解放奴隶。1862年9月22日,林肯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内战期间,直接参战的黑人达到18.6万人,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北战争行将结束时,激进派认为应当把南方参加叛乱的各州“当作被征服地区来看待,并且把新人移到那里,而把叛乱者驱逐出去”,林肯反对激进派的主张,认为南部各州在法律上从来没有脱离联邦,而只是由于发动和参加叛乱暂时中断与联邦的联系。他对叛乱分子采取宽容态度,也始终是围绕维护联邦统一这一中心目标。在1863年大赦宣言中,林肯提出:“一切参加叛乱的人,只要它宣誓表示效忠并且废除奴隶制度,就可获得赦免,发还没收的全部财产(属于奴隶的财产除外),恢复被剥夺的政治权利。”这一措施对在战争中刀兵相见的敌人而言,是相当宽容的。

    经济

    美国内战爆发时,南北双方都有一定粮食贮备,军粮供应不感匮乏,同时都认为战争不可能旷日持久,所以彼此都没有引起注意.当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时,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北方,开始感到粮食给养的困难,为此林肯与国会通力合作,在1862年5月20日颁布了《宅地法》,它规定:凡在西部耕种无主土地连续5年,年满21岁的公民,只需缴10美元的证件费就可以获得160英亩的土地,土地归个人所有。这是林肯政府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法,解决了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西部土地问题,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种解放生产力的创举,也从根本上阻止了南方奴隶制向西部扩张。这一法令的颁布,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和移民纷纷进入西部原野沃土。随着移民的增加,西部土地的开发也日新月异,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农场和牧场大量出现。 林肯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在方针政策调整后,立即着手采取具体措施,他抓的关键是科技,一方面在农业上大力推广机械化农具,所以在内战结束时,全联邦的收割机、割草机等等达几十万台之多。另一方面是大量推广化肥,这样既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高优越条件,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农民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成为兵源补充的重要来源。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伴随着发展起来,这样既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和食品,又促进了农产品和畜产品工业的成长,结果为供应前线给养和繁荣市场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部的开发,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工业有了可靠的原料、材料、粮食供应条件;工业品的销售又因战争急需得到极大刺激。工业领域中矿业生产也增速明显,而且在质量上也可同欧洲各国相匹敌。与此同时,燃料工业也因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 1862年,林肯政府签署《太平洋铁路法案》,成为横贯北美大陆的大动脉。这样极大地扩大了国内市场,并把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吸引到世界贸易方面来。其次,内河航行也迅速发展,特别是伊利运河和五大湖上的航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 林肯政府为保护工商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保护关税的措施:1861年国会通过莫里尔关税法,对入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1862年国会又通过关税法,把平均税率提高47%;1864年林肯政府把入口税提到54%的高度。由于关税率的不断提高,有力地保护本国工商的发展。与此同时,联邦政府也调整了国内税收,为打击发战争财的不法商人,向他们征收所得税,规定凡年收入在600美元以上者,必须交纳5%的所得税,后来把征收所得税扩大到每个公民,从此公民缴所得税成为惯例,延续至今。林肯政府除靠征收所得税增加收入外,还采取了三项解决财政困难措施:一是国会于1861年宣布停止硬币支付,以此保证黄金储备,稳定国库基金。二是1863年国会通过国家银行法,建立国家银行制度,规定其职能是负责管理国库;发行政府公债;对各州银行实行监督;批准州银行发行纸币;责成各类银行购买规定数额的政府公债,并向国家银行交10%的税收。这些措施既统一了全国的财政金融管理,又排除了私人金融对国家财政的干扰。三是国家发行4亿5千万绿背纸币,代替硬通货在市场上流通,起支付款项作用。通过这一系列办法,联邦政府基本上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工商业的发展。

    军事

    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对国家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军事上。林肯在战争前曾竭尽全力防止战争的爆发,但在内战爆发后,对战争表现出坚定不移进行到底的态度。这也是基于他维护联邦统一这一根本目的所决定的。战争初期,北方军队惨败,国内许多人要求停战和解,但林肯力排众议,坚持继续作战。 战争期间,林肯参与了重大战略和战役计划的制订和指挥工作,甚至没有忽略具体的细节。林肯虽不是军人出身,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的经验,但他通过国会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谙熟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和冯克·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林肯融合两家之长,不墨守成规,因时因地作出战略决断。战争前期林肯制定了“寻敌作战,采取攻势”的战略方针。林肯认为应以南方军队为打击目标,而不要以南方首都里士满为目标,消灭敌人有生力量。1861年—1863年北军的败退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米德将军在1863年6月葛提斯堡重创罗伯特·爱德华·李的军队,正是林肯战略原则的重要体现。战争中后期,林肯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实行“钳型夹击,全面反攻”的战略方针。格兰特和米德两将军在东线挥师南下,萨尔曼和托马斯在西线配合南下部队。东西两战区在葛提斯堡和维克斯堡几乎同时取得决定性胜利。1865年3月28日在林肯亲自主持下,召开一次高级将领紧急会议,决定最后采取紧缩包围、南北同时发动进入的战略方针。格兰特和萨尔曼两线夹击,迫使联邦政府放弃里土满,最终合围罗伯特·爱德华·李的残部,结束了美国内战。林肯的战略决策表现出他指挥战争、驾驭全局的才能,为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时任作战部长埃德温·M·斯坦顿:这里躺着世界上最完美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林肯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当选为总统,也将无可争辩地和现在一样伟大,但是这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美国军事家罗伯特·爱德华·李:林肯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尽管我们的政见不同。

    美国废奴运动领袖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他是他党内强有力的人物,才智超群,阅历丰富;因为他那副滑稽可笑和说笑话不动声色的模样,他是西部最优秀的竞选演说家。

    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林肯的历史,就是他那个时代美国人民的真实史。他一步步地走在他们的前头,他们慢他也慢,他们加快步伐他也加快步伐。他是这个大陆的真正代表,是全副身心献给社会活动的人,堪称合众国之父。

    鸡蛋问题

    林肯经常开玩笑。早在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说:“答一道难题吧。”“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鸡生的。”老师又问:“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微笑着说。

    法庭辩护

    林肯当过律师。有一次出庭,对方律师把一个简单的论据翻来覆去地陈述了两个多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烦了。好不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替被告辩护,他走上讲台,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了两口水,接着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再脱下外衣放在桌上,又再喝水,再穿衣,这样反反复复了五六次,法庭上的听众笑得前俯后仰。林肯一言不发,在笑声过后才开始他的辩护演说。

    幽默获胜

    1860年,林肯与美国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道格拉斯竞选总统。道格拉斯倚仗财势,专门准备了一辆竞选列车,还在车后安装了一门礼炮,所到之处,都要鸣炮32响。然而,竞选的结果却是穷小子林肯击败了大富豪道格拉斯,当上了美国第16届总统。 林肯为什么在竞选中获胜呢?原来在竞选中,林肯始终坐着一辆耕田用的马车,深入选民中亲切地与选民交谈。他在竞选演讲中,每次都说:“如果大家问我有多少财产,那么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有一个租来的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子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我实在没什么可依靠的,我唯一的依靠是你们!”林肯这番诚实而幽默的话打动了选民的心,因而竞选成功。

    父亲:托马斯·林肯(Thomas Lincoln)。

    母亲:南茜·汉克斯·林肯(Nancy Hanks Lincoln)。

    继母:莎莉·布什(Sally Bush)。

    姐姐:莎拉(Sarah)。

    妻子:玛丽·托德(Mary Todd),比林肯小9岁,于1842年与林肯结婚。1882年,在斯普林菲尔德去世,享年63岁,她的遗体被安葬在斯普林菲尔德橡树岭公墓中林肯墓旁。

    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Robert Todd Lincoln),1843年8月1日出生,

    对许多历史学家来说,亚伯拉罕·林肯的信仰始终是个难解之谜。这位卓尔不群的美国英雄人物在其成年时不是任何教会的教友,对美国基督教不同传统的各种神学观点确实一直持有怀疑态度。他曾说:“从思想上讲,我不能毫无保留地赞成冗长而复杂的教义和教理。”然而,矛盾的是,林肯却沉醉于《圣经》的文字与故事之中,并牢记母亲南茜·汉克斯·林肯对他在基督教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诲。

    19世纪50年代,林肯开始出入教堂。1861年,他写信同邻居斯普林菲尔德告别时,说上帝可能会参与人类的事务。他还像几位继任总统,如乔治·W·布什那样,在举行就职典礼的当天上午参加拉法耶特广场的圣约翰圣公会教堂(St.John's Episcopal Church,Lafayette Square)的礼拜。纽约大街长老会教堂(New York Avenue Presbyterian Church)举行每周祷告会时,林肯还喜欢趁机溜进长老会牧师菲尼亚斯·格利(Phineas Gurley)的书房。因为通向主堂的门开着,他可以听到人们在说些什么,同时又不致被人看到和引起可能出现的小题大做。在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常独自一人悄悄走进圣约翰教堂祈祷。尽管如此,在白宫的那些年,他仍然发表声明保持宗教怀疑的态度。

    雕塑、纪念馆等

    林肯去世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建有一座林肯总统图书馆与博物馆(简称林肯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有关林肯一生以及美国内战的文物,包括林肯早期作品样本、林肯总统印章及最后一次使用时残留的蜡、1839年作为律师打官司时在案情摘要上的签名、遇刺时口袋里沾满鲜血的手套。

    因林肯及其妻儿都安葬于伊利诺斯州,伊利诺斯州的机动车牌照上自称“林肯之州”(Land of Lincoln)。

    1867年,内布拉斯加州的兰开斯特县的县治改名为林肯市,并成为该州首府,以纪念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876年4月14日,托马斯·鲍尔(Thomas Ball)的雕像“林肯与跪着的黑奴”在华盛顿揭幕。

    为纪念林肯,美国于1914年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西侧开建林肯纪念堂,该纪念堂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于1922年完工。

  3. 2024年4月8日 · 亚伯拉罕·林肯 (英語: Abraham Lincoln , / ˈlɪŋkən / LINK-ən ;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人物、军事家、律师,是 第16任美国总统 (1861-1865年)。. 作为总统,林肯领导了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 ...

  4. 亞伯拉罕·林肯(英文: Abraham Lincoln,1809年 2月12號—1865年 4月15號)係美國第16任總統,亦係第一位共和黨籍總統。 總統任內廢除 奴隸 制,美國亦爆發 內戰 ,即係 南北戰爭 ,最後打贏咗南方嘅聯盟,維護美國統一。

  5. 2024年5月26日 · Born: February 12, 1809, near Hodgenville, Kentucky, U.S. Died: April 15, 1865, Washington, D.C. (aged 56) Title / Office: presid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861-1865),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1847-1849), United States. (Show more) Political Affiliation: Republican Party. Whig Party. Awards And Honors: Hall of Fame (1900)

  6. 亞伯拉罕·林肯,美國政治人物軍事家律師是第16任美國總統18611865年)。 作為總統,林肯領導了美國經歷其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和最為嚴重的道德、憲政和政治危機——南北戰爭。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