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9日 · 一、淨信境者,謂三寶功德。 一、淨信境,指佛法僧三寶的真實功德。 因為是由擇三寶功德而引生清淨的信心,所以叫淨信境。 二、現證境者,謂無我真實。 二、現證境,指無我真實義,包括人無我和法無我。 因為是由擇無我真實義而現證真如,所以叫現證境。 三、希樂境者,謂諸佛菩薩廣大神力。 此復有三,謂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及俱生力。 三、希樂境,指諸佛菩薩的廣大神力,包括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和俱生力。 因為是由擇諸佛菩薩的廣大神力而引起希求的欲樂,所以叫希樂境。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中說:“云何諸佛菩薩威力? 當知略有三種。 一者聖威力,謂佛菩薩得定自在,依定自在,隨其所欲,一切事成。 心調柔故,善修心故,是名聖威力。 二者法威力,謂諸勝法,有廣大果,有大勝利,是名法威力。

  2. 2020年9月14日 · 前者「為受用欲塵樂受而積集的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現世安樂而造的業,多屬「非福業」;另一種是為了後世安樂而造的業,多屬「福業」。. 後者「為求禪定所生樂受而積集的業」,就是積集能生色界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的「不動業」。. 再 ...

  3. 2020年9月12日 · 【此說善生死過患,厭離生死意樂所起,引出世道諸善淨法,為隨順集。 故當勵力,引此意樂及無我。 論意是說,在仔細思維生死輪回的過患之後,便會 發起 能引生「出世間道」的善業的厭離心,而這種業卻與生死輪回之中的「集」近似。

  4. 2020年5月24日 · 祖師朵壟巴也說:「如果具有觀察的智者,以法真實觀照自心時,就能覺察到自心和正法相距越來越遠,如同在險坡上擲下的線球,將會越滾越遠一樣。. 如是已,遮止惡行之理者。. 如《諦者品》云,「大王汝莫為殺生,一切眾生極愛命,由是欲護長壽命 ...

  5. 2021年2月3日 · 這是從根本上杜絕瞋心,破除大乘道上最嚴重的障礙,是在即將墮入惡趣時懸崖勒馬,調整心態與大悲菩提心相應,重歸大乘道。

  6. 2021年3月2日 · 第二,生方便,謂當思惟生功德及未生之過失。 讓心趣入智慧的方法,就是思惟智慧生起的功德和未生的過失。 其有無通達如實無我性之功德過失,毗缽捨那時茲當廣說。 “ 通達如實無我性 ” :通達空性的智慧。

  7. 2021年3月9日 · 以上 “ 如先覺云 ” 到 “ 即知彼法 ” 之間的內容,可以 “ 聞、、修、說 ” 四字來掌握。 首先,須 “ 聽聞 ” 善知識傳授的教法 —— 修行的教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