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3月30日 · 曾蔭權已在競選政綱中表明了處理民主與管治關係的基本原則:「發展民主十分重要但民主不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香港市民對普選有所期盼但同時注重保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因此在邁向普選的過程中要重視制度的配套發展尤應注視制度演變對政府施政效率的影響避免因權力過分分散而癱瘓政府施政拖慢經濟發展。 」始終保持這種清醒的頭腦將是曾蔭權未來五年牢牢把握管治主動權確保香港政治社會經濟穩定的關鍵。 四是需要處理好與市民的關係,做到施政以民為本。 曾蔭權在競選宣言中表示,民意將成為政府決策的核心基礎,在決策不同階段,社會上將有充足的討論,從利益團體到政黨,從區議會到立法會,一層層地受民意考驗,鼓勵政府官員從政策的主催者變成利益的協調者,角色是鼓勵民意表達,提供選擇,平衡各方利益,確保決策實際可行。

  2. 2005年6月22日 · 本報綜合各界意見,歸納出曾蔭權在2年任期內需要解決或至少要著手解決的10大施政難題。 共識政治和諧社會 回看回歸後7年,香港始終伴隨著不絕 ...

  3. 2011年10月20日 · 香港商業及住宅的價格和租金高昂曾蔭權昨日在接受香港電台英文節目訪問時表示中環甲級寫字樓林立租金一點也不便宜每呎月租平均超過120元住宅租金也很高昂市區大型屋苑每呎隨時要3040元一個500呎單位不少月租達到2萬元但這是城市成功的必然代價」:「經濟發展良好租金難免高企情況有如紐約倫敦或者其他成功城市很不幸這是成功的代價。 不過,他強調,特區政府對此並未置之不理,在施政報告中,他已透過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供應問題,並推出新居屋計劃,協助有需要的巿民置業。 香港沒用稅金補貼銀行. 被問及有港人響應美國的「佔領華爾街」活動,曾蔭權表示理解,但他指香港與美國情況不同,並無用納稅人的錢補貼銀行,又說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定會出現貧富懸殊問題。

  4. 2001年4月26日 · 曾蔭權說他當時想到的是香港剛剛回歸一年,「一國兩制香港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財政這麼快就被人玩完」,實在令人不忿。 由於當時香港有良好的金融和經濟基礎,因此最後還是決定「博一博」。 在決定入市之前,他向特首董建華匯報了半個鐘頭就拍板了。 此時記者不禁問財爺當時與特首有沒有不同意見。 財爺笑言,「沒有。 他只是表示支持我的決定。 」特首還問到決定入市的法定責任人是誰,曾蔭權回答說「是財政司司長,出了事責任是我的。 」一番話說得大家都笑了。 他解釋說,他和當時的財經事務局局長野K仁、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都知道,如果入市不成央A他們三個一定「沒得撈了」;但是,他哭的原因並非如此,而是害怕普羅大眾累積下來的錢灰飛煙滅,到時跳樓都沒用了。

  5. 2010年11月18日 · 曾蔭權昨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十二五與香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機遇與挑戰高端經濟論壇致辭時指出國家計劃未來5年內加大 ...

  6. 2017年10月25日 · 控方形容曾蔭權與雄濤大股東黃楚標的關係屬貪污被傳媒揭發他將入住深圳大宅後即與黃楚標簽訂租約作為掩飾瘋狂地忙於貪腐crazy busy to corruption)」。 特首辦前常任秘書長麥靖宇早前出庭供指特首曾蔭權於2012年2月是瘋狂地忙碌」。 控方昨在結案陳辭時引述上述說法,暗諷曾蔭權當時實情是「瘋狂地忙於貪腐」,因他在如此忙碌應對傳媒查詢時,仍能抽空與黃楚標會面,簽訂租約。 而租約日期是2012年2月,明顯是被傳媒揭發享用大宅事件後才製造出來,因租金早於2010年11月已支付。

  7. 2005年6月3日 · 從曾蔭權的參選政綱看他未來的作為我相信他能完成三個任務一是施政以民為本二是推動建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三是全方位發展經濟曾蔭權昨天公布了施政綱領他在講詞中表示他來自香港一個尋常百姓家曾經是香港的一個平凡的學生為生活而奔波的推銷員後來又成為市民的公僕他與大多數香港人的成長經過一樣遇到過挫折但堅持良知和原則經歷了四十年來香港的風雨。 這一份獅子山下的情懷,令許多市民想起相似的生活和奮鬥經歷。 現在,曾蔭權辭去政務司司長職位,又以一個平民的身份參選特首。 我相信這既是他個人事業上的一個轉捩點,也是香港踏上新征途的一個轉捩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