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18日 · 《進擊之路》是金馬獎導演蘇哲賢耗時3年拍攝的新作,這部紀錄片描述了台灣近年來4位為正義發聲的人權律師──邱顯智、曾威凱、劉繼蔚、李宣毅一路走來的故事。 這幾年,台灣在追求民主的路程上發生許多指標性的事件。 2013年,一位單親媽媽因為生活困難,不滿政府施政,憤而在總統公開活動上向總統丟鞋抗議。 雖然總統並沒有真的被擊中,但之後單親媽媽仍被總統府提告。 就在此時,曾威凱主動向這位媽媽提出法律方面的援助。 當單親媽媽問起費用時,曾威凱說:「當妳丟出鞋子的那一刻,妳已經付了我律師費。 」而這起案件也成了進擊之路的起點。 事件發生不到三周,導演就和曾威凱律師見面,啟動了進擊之路的拍攝計畫。

    • 塑膠積木的神話
    • 好人對壞人的永恆戰爭
    • 三位設計師談創意:別太偏離你擅長的核心!

    樂高總部位於日德蘭半島的比隆市,我們約好三位創意設計師談談樂高的創意流程。這是六個月前就安排妥的,否則根本無法邀集分身乏術的他們同時受訪。 訪談地點在樂高樂園(LEGO’S Idea House)的「鴨子屋」,一間小會議室。許多樂高玩具 盒就堆在門口走道上,有些貼著標籤,註明包裝形象尚未獲得核可。換言之,這兒到處是全球 兒童夢寐以求的耶誕禮物。這些積木玩具依然熱銷,設計師們稍後會深入這個現象。樂高極度 堅持品質。首席設計師— 在挪威接受木工訓練,後來在美國拿到玩具設計學位。他告訴我們 他不時會去逛玩具店以獲得靈感,「但那些玩具壽命都不長。我們的產品則有品質保證。」 「樂高就靠塑膠積木這麼簡單的東西賣這麼多年,說來真是了不起。也許部分原因在於它 融入了我們的品牌故事。我們會買樂高,因為小時候爸...

    設計師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樂高玩具盒裡裝的不只是積木跟角色,更有著正反對抗的故事。假如你手中的遊戲只有黑暗人物— 例如彼此對打的黑武士們— 那肯定不是樂高。樂高包含了一體的兩面— 好與壞,以獲得巧妙平衡。會議室後方有張小海報,述說著一九三六年 第一隻上市的木製鴨傳奇,那是樂高第一個真正的商品。事實上,這間會議室所以稱為「鴨子屋」,就是為了紀念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六○年間的生產歷史。如今這個廠區作為開會及樂高歷 史回顧之用,對歷史與傳統充分表達尊崇之意。海報上記錄著鴨子的創造者奧爾.科克.克里 斯蒂安森(Ole Kirk Kristiansen)的座右銘:「要求最好,絕不為過」,也記載著戈弗烈.科 克.克里斯蒂安森(Godtfred Kirk Kristiansen)研發出遊戲積木的事蹟。走廊上則掛...

    三位首席設計師分別是負責研發的拉森(Kim Yde Larsen)、負責產品的畢雍(Torsten Bjorn)及負責設計的雷格尼斯(Erik Legernes)。毋庸置疑,樂高不僅僅在販賣遊戲積木— 就像 播放的不是單純的偵探影集。樂高賣的是故事,以正面與創意為核心的故事。他們能擁有今天的成功,主要是他們能在邊界發揮創意。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期,樂高歷經兩次重大危機。三位設計師認為是因為當 時公司偏離原始核心價值太遠。不知曾幾何時,技術成為重心,色彩跟許多元素都變得太過複 雜。創意過頭,整個公司受到極大傷害。為了挽救局勢,公司決定化繁為簡。根據畢雍所言, 關鍵在回到核心價值: 「影響公司表現起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回到傳統價值與優勢這個決定。 我們曾害怕認清自...

  2. 2018年5月28日 · 「有時候習慣輕視別人的人,是透過貶低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由於貶低自己太痛苦了,所以只好轉過來,貶低他人。 」(大意) 對他們來說,『低劣的自己』、『廢物』是他們所習慣的,也是他們的舒適圈。 他們內心常常有兩種想法: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3. 2021年2月2日 · 澳大利亞聯邦大學工程、IT 和物理科學系副教授 Feng Xia 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 在接受相關採訪時他指出,學術合作中的每個成員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且在團隊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與此同時,離職率也有所提高,導致協作團隊常常面臨成員缺席的問題。 因此,我們決定開發這種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模型尤其適合計算機相關的團隊,「在應用於電腦科學學術團隊時,模型表現優於現有方法。 該研究已在 12 月 8 日發表於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無法阻止員工離職,就先找出誰可能離職提早做準備. 頻繁的離職率一直是困擾大小團隊的棘手問題。 而 合作越是緊密的團隊,每一個成員的不可替代性越高,有人離開的成本就越高,找到合適的替代者也就更加艱難 。

  4. 2020年8月21日 ·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起源於 17 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現今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 根據維基百科,1750 年代,台灣布袋戲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1920 年代,多採用清末民初新著的武俠小說;1930 年代,受到皇民化運動影響,禁用中國傳統的北管鑼鼓、改用西樂,戲偶雜用中、日式戲服和戲偶,劇目常為日式劇本;戰後的 1950 年代,進入「金光戲」時期,劇情仍延續武俠,採用華麗的布景、戲服,並以燈光或其他特效來增加武打的效果。 在 1962 年,台視播出「李天祿亦宛然掌中劇團」演出紀錄片,而這篇文章訪問的,是李天祿之子,陳錫煌。 (責任編輯:連柏翰) 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5. 2015年5月4日 · 他是台灣第一位擁有律師執照的盲人,也是唯一一位執業的盲人律師,而這次台灣最大的職災訴訟案──RCA 案則是他手上唯一的訴訟案件。 全台唯一盲人律師:「就算只有一百兩的能力,也要賺一百兩回來⋯」 這場結辯後,纏辯十多年的跨國訴訟案,終於獲得勝訴。 台北地院合議庭認定美國 RCA 桃園廠區,其使用的致癌有機溶劑,導致員工罹癌,原本求償二十七億元,最終判決包括 RCA、美國奇異等五家公司,應向四五四名員工及家屬賠償新台幣五.六億元。 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十多位義務辯護律師群中,李秉宏是其中一位,「我相信我不是最優秀,貢獻度也有差,但就是盡力做到最好。

  6. 2016年10月21日 · 經濟學經典「囚徒困境」實驗證明──慣老闆敲詐員工,背後竟然有科學根據! CO 肥皂箱 2016-10-21. (本文經原作者 Wen-Jing Lin 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雇傭關係中的權力不對等,造就了敲詐員工的慣老闆 〉。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我們常說台灣慣老闆多,但事實上慣老闆可不是台灣的專利。 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慣老闆? 讓這篇文章用經濟學中經典的「囚徒實驗」告訴你,這種壓榨員工的行為背後竟有科學根據!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 Wen-Jing Lin. 職場上,如果老闆跟你說你最近業績不夠好,外面有能力又想進公司的人很多是不是該更努力一點。 或是說這大環境不景氣希望大家共體時艱,稍微減個薪好不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