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徐立之同時是 中央研究院 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 會員、 加拿大皇家學會 會員、加拿大醫學研究局資深研究員、 美國侯活曉士醫學研究所 國際學人、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國際創新基金會 院士,並於2000年至2002年曾擔任 人類基因組織 (HUGO)的會長一職。 他曾獲加拿大勳章、 安大略省 勳章、加拿大國會Killam獎,以及 香港中文大學 等多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就任香港大學校長期間,徐立之除了處理一般校內事務外,還致力發展港大成為基因遺傳方面的研究中心。 他也十分重視與大學各方成員的溝通,多次出訪與海外校友會面,並為香港大學籌募經費而到處奔波。 2003年,徐立之帶領 香港大學 醫學院團隊最先發現 SARS ( 沙士 ) 冠狀病毒 和傳播方法,並且研製出 血清 快速測試法。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主要成就
    • 社会任职
    • 贡献中国
    • 人物评价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高等教育及基因学家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徐立之(Lap-Chee Tsui),1950年12月2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高等教育及基因学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香港大学第十四任校长,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长,多伦多大学荣休大学教授。

    徐立之1953年随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197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理学学士;1974年从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进入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所遗传系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教授、首席遗传学家;1989年成功断定导致囊状纤维症的缺陷基因,是人类遗传学上的重要突破;199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2002年出任香港大学第十四任校长 ;2005年被香港市民评为“最佳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受聘为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长,同年出任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 ;2016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同年担任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书院首任院长;2018年获华伦·阿尔波特基金会奖。

    1950年,徐立之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3年随父母由杭州移居香港,小学就读过庇护十二学校、香港真光中学(小学部)、恩光小学以及北角小学,中学就读于巴富街官立中学(现何文田官立中学),在中五会考时取得2A4C的良好成绩 。

    197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生物系理学士三级荣誉学位。

    1974年,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赴美留学,进入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生物学家Roger W Hendrix教授。

    1979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

    1981年,进入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遗传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82年,博士后期间被马萨诸塞州一家生物技术公司Collaborative Research聘用,调查多伦多HSC囊性纤维化诊所囊性纤维化的遗传病因,他们一起确定了负责CF的基因携带染色体。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人才培养

    徐立之针对香港学生注重学业成绩,忽视语文会话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会话能力较邻近国家及地区差,他建议学生在高中选科时按兴趣修读学科,家长应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 。对于高中学生有偏重核心科目的倾向,他希望更多大学的理学及工科院系,透过理科加分或弹性收生等措施,增学生选修理科诱因 。 徐立之认为,培育人才应以学生为本,所以从课程设置上和学习方法上港大都首先考虑学生的看法,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目标进行安排。如果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过程中转变了兴趣,还可以更改专业,给予了极高的自由度 。 1983年徐立之进入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所遗传系任教,培养了多名博士,并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下 :

    2000年至2002年,徐立之担任人类基因组织(HUGO)的会长一职 。

    2015年至2020年7月,担任浙江省政府特聘参事。

    徐立之致力于推动中国的遗传学及生物医学研究。早在加拿大工作期间,他一直与内地科学界保持紧密联系及合作,曾多次到中国许多城市主持学术讲座,与中国专家分享在科研上的成果及经验,培养了大批中国研究生及年轻科技人员。1990年代以来,进一步着力推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生物医学及基因组学研究, 他为多个内地及香港地区科研学术机构担任了大量咨询工作,藉此深化中国生物及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科研的发展,通过提供专业指导及经验,协助香港和内地有关机构制定有关政策及科研开发计划。他是许多国内遴选委员会成员,曾参与遴选优秀科学家担任多所国内机构的负责人及领衔科学家,并协助这些机构的成立及评估,为加强发展中国的生物医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实质性贡献。徐立之于2002年出任香港大学第14任校长,在他带领之下,香港大学国际声誉不断...

    徐立之致力于人类基因研究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以第七条染色体的分析及鉴定致病基因的研究尤其突出。在SARS暴发期间,组织协调了港大对SAR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促进各研究队伍的合作,终于取得了发现SARS病毒及其中间宿主,认识SARS发病原理及建立临床有效诊断及救治方案等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香港和内地医学界抗击SARS的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评)

  2. 徐立之. (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高等教育及基因學家) 徐立之Lap-Chee Tsui),1950年12月21日出生於中國上海,高等教育及基因學家, 加拿大皇家學會 院士、 英國皇家學會 院士、 台灣中央研究院 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 外籍院士、 香港科學院 創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 香港大學 第十四任校長, 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 院長, 多倫多大學 榮休大學教授。 [1-3]

  3. 2024年5月1日 · 徐立之同時是 中央研究院 院士、 英國皇家學會 會員、 加拿大皇家學會 會員、加拿大醫學研究局資深研究員、 美國侯活曉士醫學研究所 國際學人、 美國國家科學院 外籍院士、 國際創新基金會 院士,並於2000年至2002年曾擔任 人類基因組織 (HUGO)的會長一職。 他曾獲加拿大勳章、 安大略省 勳章、加拿大國會Killam獎,以及 香港中文大學 等多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就任香港大學校長期間,徐立之除了處理一般校內事務外,還致力發展港大成為基因遺傳方面的研究中心。 他也十分重視與大學各方成員的溝通,多次出訪與海外校友會面,並為香港大學籌募經費而到處奔波。 2003年,徐立之帶領 香港大學 醫學院團隊最先發現 SARS ( 沙士 ) 冠狀病毒 和傳播方法,並且研製出 血清 快速測試法。

  4. 徐立之博士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經綸慈善基金理事長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及國際校區書院院長及多倫多大學名譽大學教授。 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生物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負笈美國匹茲堡大學深造,於1979年獲生物科學博士學位。 1989年,徐博士發現了導致囊腫性纖維化的缺陷基因,這項人類遺傳學的重大突破,使他獲得了國際好評。 他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也有重大貢獻,尤其是第7號染色體的基因排列及其他致病基因。 他的工作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 (HapMap) 創造了基礎。 徐博士至今已發表了逾300篇科學文獻及65篇論文。 他曾為24份國際同行評審科學期刊的編輯委員會、諸多科學審查小組以及多個國家和國際諮詢委員會服務。 徐博士對大學教育亦貢獻良多。

  5. 徐立之沒有遺傳上兩代的商界文人基因自闢蹊徑成為國際著名的遺傳學權威令香港科學界引以為傲生長在富貴人家的徐正旅在解放後五十年代初只帶了兩元拖著兩歲大的兒子立之從內地來港可能從來沒想過定居香港所以後來在七十年代中成立杭州同鄉會也加進了旅港兩字。 父親到港後得到不少朋友幫忙,為了生計,從文書到推銷經紀,做了不少的行業。 徐立之在他父親的遺物中找到當年父親被友邦 (AIA)人壽保險解僱的一封信;他說大概是父親文人不擅推銷,只做親友生意,廣東話又不靈光,無法開拓,所以被炒掉了。 徐立之三歲時與父母合影。 父親徐秋華,頗具文學修養。 幼年顛沛流離. 徐立之1950年12月21日出生於上海。

  6. 2024年5月1日 · 徐立之同时是 中央研究院 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 会员、 加拿大皇家学会 会员、加拿大医学研究局资深研究员、 美国侯活晓士医学研究所 国际学人、 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 国际创新基金会 院士,并于2000年至2002年曾担任 人类基因组织 (HUGO)的会长一职。 他曾获加拿大勋章、 安大略省 勋章、加拿大国会Killam奖,以及 香港中文大学 等多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就任香港大学校长期间,徐立之除了处理一般校内事务外,还致力发展港大成为基因遗传方面的研究中心。 他也十分重视与大学各方成员的沟通,多次出访与海外校友会面,并为香港大学筹募经费而到处奔波。 2003年,徐立之带领 香港大学 医学院团队最先发现 SARS ( 沙士 ) 冠状病毒 和传播方法,并且研制出 血清 快速测试法。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