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6日 · 而此时《大公报》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泽东的注意。“陕甘不仅有红军、有游击队,更有一大块革命根据地。”这则好消息,把毛泽东的目光和长征目的地,从“到中苏边界去”转到了陕甘根据地。

  2. 2023年9月20日 · 当红军长征途中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时,毛泽东正是在甘肃哈达铺看到《大公报》上有关陕北红军的消息,作出了“到陕北去”的战略抉择,改写了红军和共产党的命运。 抗战期间,《大公报》多次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奇袭阳明堡等消息。 战地记者陆诒、徐盈也曾赴陕北、山西,当面采访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等人,介绍中共的抗战方略与建设成就。 《大公报》的相关工作,帮助外界更好地了解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媒体长期以来的歪曲污蔑,也因此得到了毛泽东的格外看重。 日本投降前夕,原任《大公报》社长、时任国民政府文官长的吴鼎昌,向蒋介石建议,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1945年8月16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日本投降了》。

  3. 2021年6月16日 · 《大公报》是记录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早期领导者、最早的党员心路历程和行动实践的平台。 周恩来在1920年赴法国留学前就跟《大公报》联系,商定好留学期间为报纸发消息。 而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说,这样的话一来可以挣一些稿费,另外通过做各方面的调查,给国内介绍世界上的一些思潮,以及工人运动情况等,“实际上,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找到了自己要追求的道路”。 这就是周恩来终身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信仰。 张季鸾派记者访红区. 《大公报》对中共的报道始于三十年代初。 在国民党一片“剿共”声中,总编辑张季鸾就派记者到红区采访。 1930年4月11日《大公报》刊登了“红军纪律严明,百姓拥护”和“吃民间饭,每人还给五百钱”等消息。 此后,还报道过红军英勇作战、士气旺盛。

  4. 2021年1月4日 · 本文所分析的香港政治矛盾,是指“拒中抗共”政治势力与爱国爱港阵营之间的对立和鬥争,前者受美英操控,后者支持中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和推动“一国两制”与时俱进,双方鬥争的焦点是争夺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 在2015年6月18日特区第五届立法会否决关於普选产生行政长官议案前,两大政治阵营争夺香港管治权的鬥争,以香港政制发展方式展开。 嗣后,“拒中抗共”政治势力趋向於非法鬥争和争取“本土自决”或“港独”,甚至悍然发动“黑色革命”暴乱。 去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生效,“黑色革命”暴乱迅速被遏止。 香港政治矛盾进入新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 (一)“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的阵容出现调整。

  5. 2022年6月6日 · “居港权”给回归后的香港带来了第一次人大释法,为香港以后解决类似争端开了一个先例。 时任律政司司长、基本法委员会前副主任梁爱诗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解决了一个特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避免了十年内增加四分之一人口给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带来不可承受的压力, “这件事情令我们更理解中央和特区的关系”。 梁爱诗访京谈居留权问题,被记者团团围住 。 (美联社资料图) 回顾逾20年前的“吴嘉玲案”,其本身已变成一个政治事件, 实际上是香港部分法官和大律师们,挑战中央司法主权并试图让香港终审法院拥有独立的司法主权的政治性案件。 案件的裁决,反映当时本港法官对“一国两制”、基本法及中央与香港特区的关系,以至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缺乏透彻认识,也没有考虑判决后果对香港繁荣稳定的影响。

  6. 2022年6月23日 · 起源. 2018年2月,港人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回港。 因港台之间没有签订刑事司法协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陈同佳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 为维护法治与公义,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 然而,反对派和激进势力“盯”上了这个机会,自2019年6月起推动各种激进抗争。 在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已彻底停止后,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变本加厉策动暴力且不断升级,直至公然鼓吹“港独”。 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 激进分子有组织袭击警察事件开始发生,警察总部两度被包围,政府部门受到滋扰,特区立法会大楼更遭到严重冲击和大肆破坏。 被“装修”的城市.

  7. 2024年2月14日 · 首先,罗奇称,2019年修例风波导致中央为香港立国安法,削弱了香港的自治。 这个理由完全是建基于其个人的偏见。 两年前,罗奇还称由于国安法“他再也不会踏足香港”,若是一个严谨理性的学者,又岂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事实上,国安法不仅没有削弱香港的法治,而是在巩固香港的法治,维护香港的稳定发展环境。 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国安法、黑暴持续至今,香港机场瘫痪、交通瘫痪、游客绝迹,GDP能有如今的增长速度? 罗奇以香港股市较1997年时只升了5%为由,攻击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这种观点也是极其狭隘的。 判定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只看单一数字,香港股市的表现受各种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