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8日 · 陳獨秀是中共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 他曾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新青年》主編,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中共建黨期間,陳獨秀在上海和廣州活動,中共黨史素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説,陳獨秀比李大釗年長十歲,地位比李大釗高。 儘管缺席中共一大,但陳獨秀仍被推選為中共首任總書記。 中共二大到中共五大,陳獨秀均當選中共最高領導人。 共產國際要求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陳獨秀曾表示反對,但還是執行了莫斯科的指示。 北伐戰爭期間,蔣介石開展清共,但汪精衞最初仍堅持聯共。 陳獨秀和汪精衞1927年4月曾發表聯合宣言,試圖維持中共與國民黨左派的合作。 新形勢下,共產國際內部產生分歧,改變國共合作政策,下令中共自行組織武裝。 7月,共產國際重組中共領導層,陳獨秀離開中央領導崗位。

  2. 2021年6月16日 · 陳獨秀曾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新青年》主編,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甚至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説。 此外,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陳獨秀均當選最高領導人。 陳獨秀。 (微博) 然後,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以後,陳獨秀在八七會議上被共產國際以非常手段撤銷總書記職務,成為蘇聯史太林(Joseph Stalin)在中國革命種種策略失誤的替罪羊。 在1929年,由於在中東路事件中反對中共提出「武裝保護蘇聯」,並開始在黨內組織「左派反對派」,陳獨秀被中共開除黨籍。 1931年,陳獨秀更與彭述之等人成立「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

  3. 2024年1月9日 · 嚴復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 嚴復的翻譯考究、嚴謹,他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微博@北京大學) 儘管,顏惠慶對Democracy的翻譯已接近現在通行的譯法,但當時並沒有什麼人注意它。 一直要等到辛亥革命以後,Democracy才開始真正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從1912年起,不斷有人試圖翻譯、引介這個概念,先後出現了「平民政治」、「暴民政治」、「惟民主義」、「庶民主義」、「民治主義」、「德莫(謨)克拉西」、「平民主義」等譯法,直到1920前後,才出現「民主主義」的譯法,其推手主要是後來的共產黨創立者。 再過十年,這個譯法才被普遍接受。

  4. 其他人也問了

    • 許多人視以為理所當然的底層邏輯
    • 建國以來的三大歷史時期
    • 「第一個三十年」(1949-1978):毛模式 vs 蘇聯模式

    許多企業界、投資界及知識界的朋友對當下的政治政策高呼看不懂。一是認為和前些年有很大的調整,不知道背後的邏輯所在;二是不知道這個調整意味著什麼。邊界在哪裡,走向何方。比方說,「共同富裕」是不是等於平均主義、大鍋飯;現在的產業政策導向和對資本及平台的限制是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了,甚至民營企業在新時代裡是什麼位置,等等。 資本市場在探討如何重構底層邏輯及估值邏輯。業界的朋友,有的比較樂觀,有的中性、觀望,有的則比較悲觀。他們的態度和他們所處的行業、創業體驗、自己的經驗與價值觀都有關係。 其實很多人還是因為對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及沿革的不瞭解,並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享受了舒適空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許多國內外精英建構了一個新的邏輯用以解釋中國的政治政策。 1、現在是冷戰後的「後意識形態」時代了;再加...

    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體制內的機關單位都在搞黨史教育,學習「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官方話語:「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下面是筆者自己的心得體會,詮釋也不一定官方話語,是給體制外/國外人士看的(也適用於體制內,希望看到民間詮釋版本的讀者)。 今天——站在2021年這個時點,我們比較清楚的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大階段。

    「第一個三十年呼應黨史教育「四史」裡的「新中國史」,1949~1978。 這段時期的中國,處在經濟建設的探索階段,中國共產黨經歷二十八年的艱苦創業,獲取了「天下」,從革命走向建設,開始嘗試摸索、實踐一條能夠發展中國經濟、復興民族的道路。現在的官方表述,這段時期是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曲折發展」的時期,因為這段時期走了許多的彎路。對這段歷史,官方也秉承辯證法的思維傳統,要從「反的方面」汲取歷史經驗教訓,從不好的事情中看到好的方面,在危中看到機,把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這個我在下一小節再討論。 這段時期,筆者的理解是毛澤東的模式(「毛模式」) vs 蘇聯模式。分歧從高饒事件就開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不斷地升級:從「三面紅旗」、社教運動到文化革命。這段時期的所有政治矛盾都可以導向...

  5. 2024年3月19日 · 作為一部文學藝術作品,劉和平沒有必要一對一還原歷史事實,但他的歷史觀卻早已躍然紙上,那就是人都是制度和環境的產物,奸與忠從來就不是絕對的,清流派與嚴黨在「改稻為桑」問題上的鬥爭,就很好說明了這一點。 作為「奸臣」的嚴黨們,為填補國庫虧空也為繼續從中牟利提出不切實際的「改稻為桑」,不惜毀堤淹田,置黎民百姓於不顧,但清流派是否就是絕對的清流呢? 為了鬥倒嚴黨,張居正便給裕王獻策:「王爺,長痛不如短痛,這次乾脆就讓浙江亂了,就當做我大明朝身上爛了一塊肉! 」譚綸聽後附議:「是大謀略,只是苦了浙江百姓。 」很顯然,只要能鬥倒嚴黨,就算浙江亂了又有何妨? 這就是清流派的冠冕堂皇。 而譚綸之謂「苦了浙江百姓」,應驗了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明王朝1566》劇照。 (網絡圖片)

  6. 2021年6月3日 · 藝文中國. 中共革命舊址之北京 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物舊居在此. 撰文:褚嫻嫻. 出版: 2021-06-03 20:00 更新:2021-06-28 12:26. 近日,位於中國北京的中共革命舊址向民眾開放,本次集中開放的革命活動舊址包括北京李大釗故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舊居)、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陶然亭慈悲庵、「亢慕義齋」舊址、以及李大釗烈士陵園等重要中共政治人物故居、會議場所以及重要紀念設施。 (新華社) + 3. 中國史. 人物故事. 中共歷史軼事. 中共百年. 近日,中共建党百年庆祝活动陆续举办,位于中国北京的中共革命旧址向民众开放。

  7. 2020年5月7日 · 作為新文化運動領航者之一、中共首任主要領導人(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書記)的陳獨秀,有鑑於辛亥革命不完全成功,造成民國初年政壇的種種亂象、主張進行思想革命,並要從青年入手。 1915年,他自日本返回上海後開始籌備《青年雜誌》,並於該年9月15日發行創刊號,到了1916年9月才改為大名鼎鼎的《新青年》。 中共首任主要領導人陳獨秀與其創刊的《青年雜誌》(後稱《新青年》)。 (資料圖片) 陳獨秀在《青年雜誌》在第一卷第一期發表發刊詞《敬告青年》時指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