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二十世紀表現主義 克利﹝Paul Klee﹞﹝1879 ~ 1940﹞. 克利是瑞士畫家,父親是一位音樂教師,母親學過聲樂,因此他從小就繼承了父母的音樂天分,小提琴拉得極好一度成為市立交響樂的成員。. 不過,後來受到父親的支持,於 19 歲那年便決定前往慕尼黑學習 ...

  2. 直到某一天,麥斯在法國的叔叔亨利 (Albert Finney飾)過世,留下了席洛克酒莊給自己的姪兒。 這突如其來的生活事件,帶給麥斯人生重大的轉變。 同一時間,麥斯因積極冒險的投資手法而遭到調查,並被勒令停職一週。 於是他利用這個時間待在法國,盤算席洛克酒莊賣出去的利益,好讓自己仍保持生活的忙碌。 除此之外,麥斯手上的黑莓手機始終未曾離身,還得隨時監控在倫敦的交易。 賺錢多寡決定了麥斯的價值,也掌控了他的生活,少了黑莓手機,也等同將他個人在工作上的權力給削弱了。 當麥斯受困於乾涸的泳池,恰巧手機響起,他從池底縱身一跳卻始終搆不到手機,就可以看出他對手機的倚賴。 【芬妮‧夏內爾】 麥斯的好友查理 (Tom Hollander飾)為酒莊的買賣極力磋商,希望能獲取高額利潤。

  3. 簡單來說,這首作品有源自俄羅斯國民樂派的血液,又加入法國印象派的清新音色,滿是複雜節奏交錯,卻又不乏優美旋律。 另一方面,「火鳥」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藝術成就,就是節奏方面的表現,由於芭蕾音樂在節奏上的要求多樣複雜,而「火鳥」正好符合這樣的特質。 而且過去的芭蕾音樂多附庸於舞蹈之上,缺乏自己的精神,「火鳥」則打破這樣的局面,成為擁有音樂獨立的靈魂,一個可以自外於舞蹈的藝術本體。 此曲發表時,雖然史特拉汶斯基也是初來乍到巴黎,卻馬上受到巴黎人極大歡迎。 公演的前一天,戴亞吉列夫跟當時擔任火鳥的舞者卡薩維娜,在後台介紹史特拉汶斯基時說:「好好注意他,這個處於成功前一夜的男人。

  4. 2020年1月21日 · 這首詠嘆調需要驅使高音域的聲音,因此劇中角色雖然是女主角的母親,但常由年輕花腔女高音飾演,並成為她們的登龍門。 尤其在德國,因演唱此曲而躍上明星寶座的女高音不少。 這是童話故事。 其中會出現魔法師,以及怪物的化身。 舞台場景不怎麼明確,年輕男主角塔米諾,好像是日本王子。 在18世紀末,一般歐洲人,應該不知道日本在哪兒,出現在舞台上的男主角,一點都不像古代日本王子。 也許,席卡內德與莫札特都想用這種異國情調的設定,引起大眾的注意。 至於其情節則有點勉強。

  5. 1949年克路易坦轉向法國的交響樂團發展,他先繼法國老牌指揮孟許,擔任巴黎音樂學院管弦樂團的常任指揮,之後再取法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的職務,以細膩雅致的指揮風格,同時闖蕩於法國歌劇院與交響樂兩種舞臺上,盡顯一位偉大法系指揮大師的光芒。 克路易坦的聲名則與法國音樂密不可分,而且他還是「第一個站上拜魯特的法國指揮」。 除了法國音樂之外,克路易坦最為世人懷念的當屬華格納歌劇以及近代俄國管弦樂作品。 其實他詮釋德國歌劇的能力本來就強,尤其是對華格納歌劇的演奏格外精闢。 因此,1955年他成為第一個講法語,卻登上華格納拜魯特音樂節的指揮家!

  6. 馬勒 在世的 19 世紀後半的樂壇,正由華格納把戲劇與音樂綁在一起的「樂劇」──所謂的「綜合藝術」掀起一陣大旋風;另一方面,布拉姆斯與布魯克納以各自的做法,在代表純粹器樂的交響曲方面,開拓新的風貌。 當時在維也納發生華格納與布拉姆斯對立的美學論爭,馬勒則在交響曲的框架中,把這相背離的兩個藝術理念予以統一綜合,將浪漫主義交響曲推向最終的頂點。 他説:「在我來說,譜作交響曲就是使用所有可用的技術手法,打造包含所有一切的一個世界。 」在這裡他所説的「世界」,當然難以只用向來的方法來表現,因此,馬勒驅使各種修辭法挑戰音樂之製作。 在一首交響曲中,並存神聖的東西與俗氣的東西,樸素的東西與精緻的東西,悲劇性的東西與怪異的東西等等。 矛盾與對立的要素相處在一起,就是為了要包含所有一切而努力奮鬥的結果。

  7. 2024年3月16日 · 驚悚電影《伏慄熊》描述女主角跟家人搬回小時候的住處,卻發現這裡隱藏著她不願意回想的可怕童年經歷,多年來甚至已經在她的記憶裡面被選擇性的遺忘,直到重新回到這個惡夢的源頭,才逼得她必須面對童年陰影。 看完電影以後,我聽到戲院裡面有人認為劇情太離譜,明明是小時候經歷過的事情,怎麼可能忘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