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4月8日 · 一、 Google 眼鏡初體驗. 當然,目前 Google 眼鏡都還是處於測試機的狀態,或許以後還會有許多改進,而我只能就目前 2014 上半年實際應用的狀態來做分享。 「 Google Glass 眼鏡」的上手非常簡單,在還沒摸到前以為有什麼複雜的步驟,但實際上就是透過在你的 Android 手機上安裝 My Glass App,然後啟動眼鏡後透過手機藍牙來認證 Google Glass 的所有權,這樣一來這支 Google 眼鏡就會以你的 Google 帳號啟動,成為「你的專屬眼鏡」。 而第一次啟動 Google Glass 時,在眼鏡的螢幕裡就會開始有互動影片教你怎麼使用眼鏡。

  2. 2017年3月7日 ·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而這也造成怎麼分類都不對,怎麼分類都不完美的窘境,如果硬要分類,就造成分類的焦慮,但實際上並非我們不善於分類,而是知識與訊息本來就難以完美分類,因為 他們是沒有單一定位的 ,同時具有多種用途的。

  3. 2020年7月29日 · 因為我所任職的公司是使用 Outlook 郵件系統,所以我當然也想把自己在 Gmail 上的清空收件匣方法 ,套用在公司的郵件系統上。 多年前,我曾經用 Outlook 電腦端軟體(當年是用 Outlook 2010 ),實際測試過一套工作流程:「 Outlook 搞定 GTD 時間管理: 8 個 Outlook 任務排程技巧教學 」。 不過現在新版的 Outlook ,基本上已經可以非常輕鬆的實踐跟 Gmail 一樣的郵件管理流程了。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用版本比較一致的 Outlook 最新網頁端,分享幾個關鍵的郵件整理功能,提供大家整理職場郵件時的清空收件匣技巧。 如果你是使用個人帳號,或是使用公司帳號,可以分別從下面的網址,登入網頁版的 Outlook :

  4. 2018年5月31日 ·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獲得廣泛傳閱,又同時有破除謠言的正向效果,或是傳遞新知的學習效果。 泛科學上的許多作者,可能是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師或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他們傳遞著各種經過研究統計而產生的知識。 而且不只如此,這些原本好像教科書上的知識,經過他們的寫作,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變得親切,跟我們的生活相關。 變得有用,可以解決我們的真實問題。 變得好懂,讓我們一般人也能輕鬆理解。 並且變成讓我們也想分享、傳遞給別人的知識。 我雖然不是學者、研究者,但這幾年也在自己的工作方法、時間管理、筆記技巧與數位工具上愈鑽愈深,這時候更能感受到:

  5. 2017年10月13日 · 我自己有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筆記方法,說出來沒什麼稀奇,而且立刻就能學會。 但我也發現很多朋友做筆記時,沒想到用這個邏輯去寫,導致「第一次」的筆記常常混亂沒有章法。 一,「主題樹狀筆記法」的原則與範例: 這個筆記方法,我稱之為「主題樹狀法」。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 主題編號、樹狀階層 」的形式來寫筆記。 重點是,並非寫一段段的描述文字,也非單純條例重點,一定要同時符合「樹狀階層、主題編號」兩個原則。 範例如下,就以我一邊思考一邊筆記「 主題樹狀筆記法 」這篇文章的重點為例,其實看到這樣的「主題樹狀大綱」,你大概也能掌握我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而當我自己構思時這樣做筆記,也可以很輕鬆地把思緒整理起來,並且保持下次思考時的延續(因為可能要想好幾天、好幾個禮拜)。

  6. 2017年1月25日 · 1. 領域:我今年想關注的領域. 那麼,有興趣跟著我一起畫出今年目標與行動心智圖的朋友,可以跟著我的步驟一起試試看。 在心智圖的中心,寫上「2017」,然後第一層主題,寫上「我今年想關注的幾大領域」。 寫領域時,當然也可以很概括的寫工作、生活、家庭、健康等,但如果可以,有些領域應該具體一點會更好,並且最好能在「他人、自己、家庭」之間兼顧平衡。 例如下圖中,右邊的三個領域,是屬於我個人可以在他人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屬於我成就的部分。 而左邊的三個領域,是我自己與家庭的關注。 2. 目標:我所想像的成功美景. 接著,在每個領域的下一層主題,我會開始寫上「在這個領域中,我想像中希望達到的美好結果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目標」。

  7. 2016年8月23日 · 1. 用「玩」幫妳做到,特別適合 低動力 的日常任務. 我不會說任何事情一定要遊戲化才做得到,我也不會說遊戲化就是更好的學習方法,因為要達成目標本來就可以有很多方式,例如你真的有「強大心理動機」時,不需要遊戲化你一樣會充滿動力去做。 就像我之前討論時間管理技巧時,談到理性朋友適合的「 1-3-5 時間管理方法 」,或是感性朋友適合的「 自動聚焦時間管理法 」,方法本來有很多樣,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得到」。 而「玩」這件事,就我這一年來的經驗,特別適合用來解決下面這樣的日常任務: 「低動力」 「低成就感」 「有點討人厭但知道必須去做」 例如「 知道要早起但有點討厭 」、「 需要減肥但每日的成就感很低 」、「 想要讀點書但動力不高 」,這時候,遊戲化一下,會把討厭的事情變得不是那麼討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