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康拉德·赫爾曼·約瑟夫·阿丹拿 (德語: 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 , 德語發音: [ˈkɔnʁaːt ˈhɛɐman ˈjoːzɛf ˈaːdənaʊɐ] ,1876年1月5日—1967年4月19日),曾任 聯邦德國(西德) 總理 。. 生於德意志帝國 科隆 ,逝世於西德萊茵-勒恩多夫(Rhein-Rhöndorf ...

  2. 2020年1月13日 · 康拉德·阿丹拿Konrad Adenauer18761967總理任期19491963)。 二戰落幕之後帶領曾經被戰火蹂躪之聯邦德國振作復興重新於國際舞台上站立的推手身為聯邦德國西德首任總理也是1953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的年度風雲人物阿丹拿先生誕生在昔日德意志帝國的科隆市Köln),父親是法院書記官自己則擁有專業法學與經濟學背景。 1906年時,他獲得所屬保守派天主教中央黨的提名,順利當選為科隆市的市議員,首度跨入政壇。 3年之後,進一步被提拔為科隆市的第一議員兼副市長一職,掌管城市財政與人事科目。 「最偉大的日耳曼民族英雄」 阿丹拿(Konrad Adenauer,1876-1967;總理任期:1949-1963)。

  3. 康拉德·赫爾曼·約瑟夫·阿登纳(德語: 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德语发音: [ˈkɔnʁaːt ˈhɛɐman ˈjoːzɛf ˈaːdənaʊɐ],1876年1月5日—1967年4月19日),曾任西德 總理。生于德意志帝國科隆,逝世于西德莱茵-勒恩多夫(Rhein-Rhöndorf),二戰前曾以天主教中央黨身份擔任科隆市長十幾年,二战结束后 ...

  4. 法語. 德語. 收錄於 維基文庫 的條約原文. 《 愛麗舍條約. Élysée Treaty 》. 愛麗舍條約 (Élysée Treaty)又稱作 德法合作條約 、 法德友好條約 ,是於1963年1月22日由時任 聯邦德國 總理 康拉德·阿登納 和法國總統 夏爾·戴高樂 在 巴黎 愛麗舍宮 簽訂的合作條約 ...

  5. University of Freiburg、 慕尼黑大學 、 波恩大學. 職業. 律師 、 法官 、assessor、 政治人 、resistance fighter、autobiographer、 德國總理 、art collector. 政黨. Centre Party、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配偶. Emma Adenauer、Auguste Adenauer. 仔女. Konrad Adenauer、Max Adenauer、Maria Adenauer、Ferdinand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876年1月5日—1967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 科隆市 ,德国政治家, 联邦德国 首任总理。 [2] 1897年康拉德·阿登纳毕业于波恩大学法律系当过律师。 1906年为科隆市议会议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天主教中央党领袖。 1917—1933年任科隆市市长。 1920年起兼任普鲁士参议院议员。 1928年任普鲁士议会议长。 在法西斯统治时期被撤销全部政治职务,并被关进集中营。 1945年3月再度出任科隆市市长。 1945年9月参与创建基督教民主联盟。 1946年2月任英占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1949年10月一1966年为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1949年9月一1963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 1951—1955年兼任外交部长。

  8.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愛麗舍條約愛麗舍條約 - Wikiwand

    愛麗舍條約 又稱作德法合作條約法德友好條約是於1963年1月22日由時任聯邦德國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和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在巴黎愛麗舍宮簽訂的合作條約。 簽訂條約不但推動兩國在二次大戰後的和解進程,成為了德國與法國兩個歐洲核心國家全面和解的象徵。 在歐洲一體化方面,條約的簽訂為其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和框架結構。 法德兩國在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上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歐盟建設的「發動機」和「法德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