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5日 · 新聞女王是TVB與內地串流平台優酷的合拍片感覺很不TVB一播出已成為話題收視口碑皆告捷昨天的頒獎禮更囊括多項大獎不過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看到扮演新聞女王的佘詩曼封后而是看到真正的新聞之王袁志偉成為萬千光輝榮譽大獎得主戲劇中的新聞女王是藉著一個偶然機會躍升主播但現實中的新聞之王卻是一步一腳印努力走來。 現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新聞及資訊)的袁志偉,由記者、主播、採訪主任、監製、經理、總監做到電視台主管,這歷程,足足用了47年,是小伙子在浸大傳理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也可能是歷盡風浪千錘百煉後的最後一份工。 一個人可以對一份工作一間公司從一而終47年,在這年代,絕對是奇葩。

  2. 2023年7月12日 · 李貞駒開設的律師事務所專攻移民、庇護申請和簽證問題,同時她努力在英國社會為華人發聲,建立海外華人社區之間的聯繫,是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創辦人及會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一篇報道中稱:「多個月來,(英國)官員們一直研究是否有足夠證據以任何刑事罪名起訴李貞駒,但都一無所獲。 那就只剩下發警告這種做法,公開點名說她是『影響力間諜』。 BBC提到,被英國軍情五處警告的英國議員巴里·加丁納說,他多年來與英國安全部門「開誠布公地談論」過他與李貞駒的聯繫,而且他沒有被告知要停止與她聯繫,且李貞駒對其辦公室的捐款「完全透明」——全部都向議會的議員財務利益登記處作過適當申報。 報道稱,「中國干預的具體事例仍然很難找到」。 圖片來源:新華社、軍情五處網站.

  3. 2024年2月6日 · 今天這篇文章,不是評論,沒有猜測,當然更無結論,只是跟大家分享幾則交通意外的新聞,你可能讀過,或許錯過,但看完相信會找到共通點,或者嗅出一點陰謀的味道。. 第一宗意外,發生在今年2月11日,美國華裔女企業家... 屈穎妍,香港知名專欄作家 ...

  4. 2022年7月5日 · 據報致函內容指35名年輕大狀,於2019年至去年期間,分別代表一批在裁判法院或區域法院的反修例案件的被告,部分聲稱「義務」的大律師更加以每日薪酬3000元至6000元不等作收費,而且繞過律師行,由「612基金」直接簽發支票予他們。 自稱「義務」卻暗地收費? 不但35名大律師的行為有涉嫌違反大律師公會的「行為守則」之嫌,專為反修例示威者提供經濟支援的「612基金」,與這批律師的交涉手法亦惹來很大爭議。 為什麼「612基金」要向這些「義務大律師」付費,而且是直接繳付,而非慣常地,經過律師事務所繳付呢? 國安處投訴35名年輕大狀違規. 「612基金」五名信託人,包括大律師吳靄儀、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歌手何韻、嶺南大學前學者許寶強及前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早前涉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

  5. 2021年6月28日 · 事實上,吳靄儀可說是一名堅實的「港獨」支持者,早就於1983年12月,她就曾在《明報月刊》發表支持「港獨」的文章,期後在1984年3月,她再次於《南華早報》發文大力支持「港獨」。 另外於2000年5月10日,吳靄儀就曾於另一議員曾鈺成提出的「反對台灣獨立」議案中投下棄權票,是當時議會內唯一投棄權票的議員。 練乙錚:「港獨」理論提倡者. 練乙錚方面,曾任《信報》總編輯的他,回歸後曾任政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 練乙錚曾多次在報章文章中提出「港獨」概念,包括所謂的「法理港獨」,其後又曾提出參考所謂的「瑞士模式」,即「港獨」成功後,讓香港成為主權獨立及無武裝永久中立國,並同時成為聯合國一員云云。 方敏生:陳方安生的堂妹. 方敏生最為人熟悉的身份,乃是她曾任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

  6. 2021年10月5日 · 以羅冠聰為首一班著草海外的亂港分子,今年中秋在美國華盛頓聚首,當中有他。 美國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大換血後,一眾新頭目隨即展開「唱衰香港」工作,他亦以顧問身份加入其中,一連多日會見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包括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他是前眾志常委敖卓軒,隱藏在眾多知名攬炒派頭目身邊,看似毫不起眼,但翻查資料,其實劣行多多。 駐美國前眾志成員. 現年26歲的敖卓軒,是一名常年活躍於美國的亂港分子,目前在華盛頓喬治敦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 2016年,他加入香港眾志,曾為羅冠聰及區諾軒助選,至去年《港區國安法》推行前夕,敖卓軒才辭去常委職務及退出眾志。 涉港法案背後推手.

  7. 2021年12月30日 · 這兩天朋友圈傳得最火的新聞必定是警方拘捕《立場新聞》6名高層,包括前董事吳靄儀、何韻、前總編輯鍾沛權,以及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而《立場》副採主及記協主席陳朗昇亦被帶走助查。 《立場》隨後更「自行了斷」,宣布即時停刊並遣散所有員工。 事件一如所料,又被拉扯到「新聞自由」,反對派以至美西方代言人及政客又加入口誅筆伐,這些「指定動作」,可謂見慣不怪。 筆者早年任職紀律部隊,接觸過不少案件,無論嫌犯是什麼來頭,最重要的是講證據,那麼涉發布煽動刊物的《立場》和《蘋果》高層,究竟有什麼嫌疑呢? 報道涉失實 疑與「國際線」合謀? 筆者從事傳媒行業多年,一直擁護「新聞自由」,但自由不是沒有底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