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6月3日 · 文彥本月初接受雜誌訪問,狠批施老闆20多年來獨攬大權、管治不力,不能就上市達成共識。 施永青反擊語帶嘲諷,指能力不足: 我體會到他的心態,他覺得1978年大家一起創業,各自出5,000元,大家是Equal(對等)拍檔,自己無得話事很不忿,又話好多股東和管理層是我的『馬』。 他應該諗吓,點解我的路綫和策略受股東和同事支持,其他人唔揀他那一套。 打內地硬仗不輕言退下. 上周中原擱置上市計劃,二人爭拗再浮上水面。 施老闆形容,開出的上市條件,管理層和股東都「不容易接受」,質疑他根本不想中原上市: 他提議成立一間控股公司,我和他做唯一股東,上市後持有中原65%股權;又建議兩個人隔年輪流做主席,話咁樣是同股同權。

  2. 2022年6月2日 · 受到疫情院控措施影響,本港食肆上半年生意大減,本港餐飲乍暖還寒,營運Mango Tree、竹日本料理、權八等多個餐飲品牌的1957 & Co. (08495) 周三(1日)宣布將賣盤易手。 現有股東梁志天、關永權及郭志波分別將1957 & Co.的25.11%、19.6%及4.27%的股份出售予宏寰集團創辦人Cai Weike,共涉48.98%或1.88億1957 & Co.股份,作價1.00億元,每股待售股份0.5341元。 交易完成須提強制有條件現金要約 較收市價高9% 今次一旦交易完成後,買方Cai Weike須提出強制性有條件現金要約,作價同為0.5341元,1957 & Co.收報0.490元,跌1.01%,意味上述每股作價仍有溢價9%。

  3. 2024年3月18日 · 德勤大國角力 中國富豪更須思考哪裡真正安全. 除了海外富豪,部分在中國內地發跡的富裕人士被發現已轉藉新加坡。. 葉偉文稱,整體而言,「國與國矛盾愈大,香港地位愈重要」,因香港既有自由經濟、資本自由進出、低稅制和聯匯等優勢,當大國 ...

  4. 2024年2月23日 · 香港最有錢的50名富豪身家淨值縮水9% 亞軍為恒地 (00012) 創辦人「四叔」李兆基,季軍為新世界發展 (00017) 主席「純官」鄭家純家族. 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又贏。 福布斯(Forbes)公布年度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誠哥」李嘉誠以362億美元(約2823.6億港元)身家,蟬聯香港首富寶座。 福布斯2024年香港十大富豪名單,基本與2023年榜單一致,十人或家族只是排名有別。 福布斯最新估計的李嘉誠身家,較去年估算的390億美元少7%,明顯少於同期恒指、樓市跌幅,也輕微跑贏「富豪大市」。 福布斯表示,在旅遊業和消費成長的推動下,香港經濟2023年增長3.2%,但於房地產業停滯和出口低迷,疫情後復甦仍慢於預期,同時IPO新股上市荒。

  5. 2023年11月29日 · 華僑銀行宣布,現任華僑銀行香港行政總裁歐陽麗玲將於今年12月31日退休,該行大中華區總裁克將於今年12月15日起兼任華僑銀行香港行政總裁。 克於今年11月1日獲任命為大中華區總裁,掌管該行在香港、內

  6. 2024年3月25日 · ET財智Talk. 【ET財智Talk】日本及南韓股市可看高一綫? 渣打陳正犖分析後市走勢及部署. 編輯:李哲毅. 港股 霍建寧 長和(00001) 電能實業(00006) 長和(00001)系高層變動,李澤鉅不再擔任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保留主席兼執行董事職務72歲「老臣子」霍建寧轉任長和副主席兼執行董事,不再擔任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續掌電訊部門,同時退任電能實業(000.

  7. 2023年9月21日 · 要看經濟情況。 鮑威爾指出,降低通脹的前提,是GDP增速於一段時間內,低於趨勢水平,消費支出強勁正推動GDP增長,問題是GDP的熱度,是否對2%的通脹目標構成威脅;而能源價格高企,亦影響通脹預期。 點陣圖顯示,FOMC對2024年的利率預估中值,由6月時的4.625厘上升至現時的5.125厘。 由於GDP觀察一般需時兩季,點陣圖則暗示,若年底加息一次後,明年將減息兩次,才達5.125厘,故明年下半年才有望減息。 有其他變數嗎? 有一位新鷹誕生,未有披露姓名的儲局預測點陣圖顯示,有一名委員預期今年美息中值將加至6.125厘,2024年高見5.875厘,以及2025年高達5.625厘,他的看法未成主流,但其未來言論勢必影響市場。 相關文章: 【議息結果】儲局維持利率不變 點陣圖預示年底再加1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