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4日 · 我的 Google 圓心工作策略 」一文。 「後果」:「協同合作」功能行之有年,大多雲端工具都具備這樣的功能,可是我實際上看到有好好善用協同合作的人卻還是不多, 大多數朋友還是會停留在: 「面對面開會討論」、「用郵件和即時通交換檔案與想法」,但這樣做卻很沒有效率。 而且協同合作也並非只能用在工作,像是生活中的規劃也可以好好「協同合作」:「 如何和朋友一起規劃自助旅行? 我的旅行 App 協同合作經驗分享 」。 1.用「 Google 文件」協同合作文件修改: 郵件與即時通是「有效」的任務傳遞機制,但是這樣的工作流程裡也存在著一些「低效率」的環節。 溝通雖重要,但很多溝通實際上是不必要的。

  2. 2018年7月11日 · 資料的 統合管理系統。 只要專案任務統合在一個最終的地方,那麼執行行動時就不容易遺漏,也更容易隨時調整與管理。 只要行程統合在一個最終的地方,那麼就不會漏掉哪個會議與約定。 只要資料統合在一個最終的地方,那麼要找到關鍵文件時,就會輕鬆簡單得多。 我會利用像是下面這張心智圖的思考流程,來建立自己匯流工具的路徑: 你也可以嘗試看看,我將其步驟歸納為下面幾步: 先列出自己工作上需要使用的所有工具(如果不知道如何詳列,可以根據上圖的電子郵件、即時通等分類,來一一列舉需要用到的工具) 思考哪些工具「產出」的內容是屬於任務管理系統? 哪些是屬於行程管理系統? 哪些是屬於資料管理系統? 再進一步,為任務管理系統、行程管理系統、資料管理系統各自選擇一個可以統整所有工具產出的「主要管理工具」。

  3. 2016年8月12日 · 「1-3-5 待辦清單法則很簡單就是讓每天的待辦清單控制在以下的數量並依序排列你的清單: 每天 1 件重要任務. 每天 3 件中等任務. 每天 5 件小型瑣事. 原始提出者甚至提供了像下面這樣的清單範本,提供你下載列印,當作自己的每日任務清單:「 1-3-5-todo list 下載 」。 為什麼要設限? 不能自由列出我想做的事嗎? 我們只要回想:自己原本的待辦清單,為什麼常常列了很多「想做」的事,很多任務打上星號提醒自己很重要,最後卻每天留下一大堆未完成任務,甚至因為清單太長而打亂自己做事的節奏,讓自己「 猶豫不決無法明快決策」? 就知道「設限」很重要。 事實上,每天都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可以完成的任務也有限, 若不設限,反而讓自己在太多「想做」的事情中,東摸西顧,迷失了「去做吧!

  4. 2018年2月5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整理幾種帶有特殊思考模型的工具與範本,有的會引導你做出年度計畫,有的會引導你整理一套新知識,重點都在於「有一種特殊的引導規則」,於是你可以循著步驟,更快理清、進入難題的核心。 1. 複雜系統: MetaMap 用系統思考法工具畫圖表:整理好複雜考試理論重點. 如果你要整理的是還一團混亂的知識體系,或者你想要釐清某個環環相扣的作業流程,那麼這時候「 系統思考法 」的「 DSRP 」模型,會比一般的心智圖、流程圖,更容易讓你畫出每個重點之間的層次與關係。 2. 年度計畫: Mandalachart 幫你列印一張紙本曼陀羅九宮格年度計劃表格.

  5. 2018年5月31日 · 知識內容寫作課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泛科學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獲得廣泛傳閱,又同時有破除謠言的正向效果,或是傳遞 ...

  6. 2018年12月25日 · 作者: Esor Huang 12月 25, 2018. 過去的我常常會想:工作都這麼忙了,怎麼有時間安排自己的生活休閒? 工作這麼累,怎麼有時間去運動? 工作做不完,哪有心情安排其他生活任務? 但在今年自己的許多 生活習慣實踐 中,讓我開始反思,情況可能剛好反過來: 不是沒有時間去做休閒活動,而是「沒有認真玩」導致工作更沒效率。 最後就陷入真的沒有時間擁有生活的循環。 與其工作,不如暫時放下:三個理由. 當工作非常忙碌,非常多壓力與挫折時,我們會感覺到自己完全失去掌控權,想要投入工作,不敢離開工作,但事實上很多時候並沒辦法處在全速工作的最佳狀態,於是就在低效能、低成就感的情況下,逼迫自己用更多的熬夜、緩慢的速度,甚至是自我處罰的生活犧牲,以持續工作來對應忙碌。 但是你是否遇過下面的情況:

  7. 2018年3月13日 · 就是要找到「在對的情境做對的事」、「在該專注時保持專注」的方法。 我自己實踐過四種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各自適合不同問題的朋友,也可能會是一個循序漸進解決問題的流程。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根據自己實際嘗試過的經驗,跟大家一一分享我的練習心得。 或許你會在下面找到目前最適合你的的方法,養成更有效能的手機使用習慣。 階段一,完全隔離. 如果手機對你來說,主要就是娛樂、社交、新聞工具,相對來說沒有生產力用途,但是你卻很容易在需要生產力時,被那些娛樂、社交、新聞吸引而分心, 甚至就算手機沒通知你,你也總是反覆拿起手機: 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新訊息? 貼文有沒有更多人按讚呢? 寶箱是不是可以開了? 在這種情況下,或許下面第一種「完全隔離」的方法最適合你,這也是我當初第一階段嘗試的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