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14日 · 他主要从事晶体物理学和X射线晶体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中国晶体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X射线晶体学研究队伍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为学有所成而苦读. 陆学善自幼家贫,周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在蚕丝作坊做工,生活艰苦。 由于勤奋聪敏、成绩优异,陆学善深受老师和学校的赏识。 1923年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浙江之江大学,翌年进入南京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 1928年,陆学善大学毕业后随吴有训到清华大学任助教。 1930年,陆学善成为吴有训的研究生。 由于成绩优异,他曾两次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乙种科学研究补助金。 1933年,陆学善完成了题为《多原子气体所散射X线之强度》的毕业论文,文章在《中国物理学报》第1卷第1期上发表,他也被选派出国留学。

  2. 2021年7月10日 · 据介绍,在2019年全国高校南大核心(CSSCI)论文发表数量方面,排名高校一共发表了78641篇南大核心期刊论文。 其中,排名前10名高校一共发表16969篇南大核心期刊论文,占总体论文总数的21.6%;排名前100名高校一共发表54155篇南大核心期刊论文,占总体论文总数的68.9%。 这组数据直接印证了科研平台对于科研产出的影响。 由此,可以合理做出一个推论:在通向学术创造力峰值年龄的征途上,通过早期杰出的科研表现,获得学术界的承认,顺利进入高声望平台,然后持续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以此确立在学术界的地位,这段期间的努力的回报就是进入好的平台,然后利用平台所具有的科研资源优势,继续发力,这种在线状态大约持续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到47岁左右时就达到科研产出的峰值年龄。

  3. 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超声感知的分子机制. 《自然—遗传学》. 学者揭示辣椒碱预防酒精所致急性胃粘膜损伤新机制. 《电子生命》. 研究发现利用真菌病毒保护植物健康新策略. 《自然—通讯》. 学者发表紫苞芭蕉和朝天蕉首个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园艺研究》. 微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