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60 年代香港黃賭毒猖獗,呂樂縱橫黑白兩道,隻手遮天,風光一時,後因貪污斂財達5 億港元被廉署通緝30多年,留下一世污名。 呂樂傳奇一生曾被改編成電影《雷洛傳》,由德華飾演呂樂。

  2. 在1982年3月9日香港電影金像獎舉行首屆頒獎禮,當時只在僅容納400多人的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行,如今已移施到可坐滿萬人的紅館舉行,頒獎台更越見輝煌。

  3. 香港一直缺少跳舞組合,能給人留下印象的,除了今天還活躍於樂壇的「草蜢」外,還有已拆夥的「風火海」。 相對於其他新組合,風火海是比較幸運的,因出道時有天后級的林憶蓮親身推介,有份參與憶蓮的《天地野花情撼紅館》的演出,確比一般新人更容易 ...

  4. 最初,港英政府不承認逃港者的「居民」身份,但對偷渡者其實並不拒絕,因為他們工作賣力,要求又低,正好為經濟開始騰飛的香港,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有人說,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經濟奇蹟,正是憑藉那些冒死上了梁山的逃港者,用血和淚創造出來的。

  5.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 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 ...

  6.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7.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快將舉行,除了「最佳電影」,最多人關注的必然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得主誰屬,每年定會成為頒獎禮前後的焦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