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7日 · 本身是完美主義者的她,在一場名為《別對遺憾感到遺憾 (Don’t regret regret)》的演講中提到: 「如果你想要自己是一個完整的靈魂,學著怎樣在後悔中生存, 而非擺脫它。 #無知的人才不會有遺憾.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 Todd B. Kashdan 指出:你很少在幼兒身上找到遺憾,7 歲以前的孩子還無法權衡兩個選項之間的優缺點,他們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憑感覺。 我們常說「無知就是幸福」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隨機作出的決定帶來的悔恨往往很少,比方說你今天隨意選了一家餐廳,發現又貴又難吃,你不會覺得非常後悔,只會覺得自己運氣差了點。 但如果你深思熟慮後選了 A 卻發現 B 其實更好時,後悔的程度就會提高很多。

  2. 2018年5月28日 ·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3. 2019年3月6日 · 好不容易遇到聊得來、可以一起狂放喝酒的知音,歡樂的時光卻總是太短,就連孟浩然也忍不住惋惜又難過地喊「天涯一望斷人腸」! 也正是因為沒辦法保持聯繫,更難以知道未來會不會有再相見的機會。 在道別時候,詩人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吟詠詩句,來抒發自己的鬱悶與悲傷,同時也對友人的遠行表達祝福。 有趣的是,這些詩句也展現出詩人的不同性格,如何面對離別這件事。 時代的差異也會有所影響,像是初唐詩人陳子昂〈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中,裡面所描寫的器具都有種高貴感: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這首詩透過景色推移的描寫,也寫時間如何無情的消逝、不為人停留。

  4. 2018年5月9日 · 皮質醇俗稱「壓力荷爾蒙」,是人體在壓力的刺激下,由腎上腺分泌的激素,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能提高血壓、血糖水平,使頭腦保持清醒。 美國德州的臨床精神治療師 Aparna Iyer 指出:皮質醇雖是抗壓利器, 但分泌過剩卻會抑制免疫系統 ,而免疫力不足正是許多疾病的前兆。 在治療過無數病患之後, Aparna Iyer 歸類出幾個造成壓力荷爾蒙過度分泌的日常習慣: 1. 不吃早餐. 人在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會影響你今天一整天的身體狀況 。 如果讓身體在飢餓狀態工作,沒有補充所需熱量,腎上腺素和血糖會一直升高。 通常皮質醇濃度在早上8 ~ 9 點之間會達到高峰,最好在這段時間吃早餐。 2. 不喜歡講電話,只傳訊息. 你可能覺得很奇怪,不講電話跟我心情不好有什麼關係?

  5. 2017年3月15日 · 最近我們再次聽到有人說:「感謝我生命中的那些苦難,它們讓我更加堅強。 影視劇中也常常會有人專門刁難主角,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最後洗白的時候說一句:「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 你受的這些苦都會是你人生寶貴的財富! 這種「痛苦就是財富,我們應該感謝它。 」的論調被大家理所當然的接受和欣賞著,似乎覺得苦難是個好東西,是我們成長所必需的,甚至是值得追尋的。 但柴靜曾經說過一段話: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 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今天我們想跟你聊聊,苦難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 它值得追尋嗎? 我們真的有必要去感謝苦難嗎? 苦難使人成長,所以我們要感謝苦難? 成長有很多條路徑,你讀的書、走的路、見到的世界、對自己的反思都可能會帶來成長。 為什麼唯獨「從苦難中艱難的成長」這條路這麼受大家歡迎?

  6. 2021年3月5日 · 在死亡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而誰都不曾在學校上過如何面對再也不見的失去,既然誰都沒教過我們,就讓以下四部電影闡述了不同心境、角色的生死觀感,帶你從中反思生命的價值,窺探亡者與未亡人之間的情感寄託與永不消失的羈絆。 《可可夜總會》:死亡不是失去,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 圖片來源:《可可夜總會》劇照. 「孤單並不可怕,比死亡更可怕,便是遺忘。 」 2017 年電影票房叫好叫座的《 可可夜總會 》,透過主角小男孩米高的冒險故事,演繹追尋夢想與違背家訓之間的磨合。 在勇闖「夜總會」的旅程中,雖然經歷許多波折,米高最終得到了家族長輩的祝福與諒解。

  7. 2018年6月25日 · 1.情商低. 高情商的人可以感受自己的情緒與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能在感性和理性間取得平衡。 而過度講理的人在情緒管理方面的能力較差,只能用僵硬的道理式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不現實. 「道理」有個「理」字,按字面上解釋過度講理的人只是太過理性、太過實際,但事實並不然。 過度講理的人的確能知道現實中的「應該」,一個好的員工應該怎麼樣、一個好的兒女應該怎麼樣,一個好伴侶又應該怎麼樣,但卻忽略現實中也存在的「情緒」。 因此無論對方是開心難過,或有什麼獨特的個性,他們都容易忽略,用同一套標準看待形形色色的人。 3.不夠理解自己. 過度活在道理中的人,他們其實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 因為他們看待任何事都是用是非錯,而不是情理和感受。 也因此,他們做一件事情,都是想我應不應該做,而不是我想不想要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